无我是什么意思?佛教无我的意思
无我,梵语(Anātman),即世界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独立个体,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个相续不断的五蕴聚集体。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住、独立、自在、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
一般人都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我。其实,无论人的身体还是精神,每一刻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就如同一条不断流逝的河流。一条河流,每时每刻所流的河水都在变化,那么这一秒和上一秒的河流是同一条河流吗?若说是,却每一秒都不同;若说不是,却又一直在相续。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非常非断,相似相续,究竟而言是找不到一个我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无我。
譬如现在的你和幼时的你,是同样的,还是不同的呢?从外相来说,已经完全不同了,现代科学的理论说,人的细胞七年内会全部换一遍;从内心来说,自己的许多想法、认识也变化了。所以,我是内心创造的一个概念,其实只是一个五蕴的集合体。佛法说无我,人牢牢执著的这个我,不过是无数细胞与流变不息的心识组成的一个暂时存在体。每个人的心识中都有善有恶、有染有净,修行就是要净除这些恶、杂染与执著,要失去这个部分,才能得到解脱与光明。
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的。他们认为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无我分为两类:1、人无我(人空)。认为人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我(灵魂);2、法无我(法空)。认为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小乘佛教一般主张人无我,大乘佛教则认为一切皆空,法的自性也是空的,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如幻如化。因此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主张法无我。因为一切事物和现象,按其本性来说都是空的,它们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即所谓性空幻有。
无我境界是怎样的?
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就是内心证得诸法空性,无有颠倒、无有挂碍、无有恐怖。经过有序的修行,依师、闻思、戒定,最终就能证得这种智慧。
无我,不是说没有我,不等于不存在,而是去除了内心对我的执著,把我这个妄想破除了。只有通达无我,才能成佛;无我是佛菩萨的境界,不能作为自己行事的前提,而应该作为修行的目标。正因为众生没有证得无我,所以才需要修行。
佛法讲的「无我」是自我消融,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到外在环境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样的赞叹、荣誉、肯定,完全不考虑「我」的立场,就只是无怨无悔地无条件付出,这种做事时认真投入,事后却如船过水无痕般的态度,才是无我的境界。以下是众法师对无我的解释。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