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四):受用前行
《入法门论》科解(四):受用前行阿王諾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一、受用之义:(P.95)(一)修炼功行二法产生法益觉受(二)得佛法加持力增益福慧功德灌前熟读,领悟论..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三)先说大小法,又看邪与正
《入法门论》科解(三):先说大小法,又看邪与正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一、缘境: (一)立相应所缘:(P.77)1.根基2.法境:(1)小乘(2)大乘 (3)密乘 (..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五):轮 回
《入法门论》科解(五):轮回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一、轮回本因:无明(无知)(P.102-103)二、轮回世间:一切皆空,有漏无常(P.103)三、轮回主体:(P.10..
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致令俗人轻笑,损灭正法佛弟子若对三宝态度轻慢,就会导致俗人也对三宝轻慢嘲笑。因为作为三宝弟子,对自己应当尊重的境界都这么轻慢,又怎么能让世俗人对三宝生信恭敬呢?..
寺院礼仪-寺院八种基本礼仪规矩
一、事师不直呼法师名号,不议论僧团是非,非时非地不拜,不宜走在师前,不宜站在师的上首,不应与师辩解。二、入众不争先恐后,不争坐处,不于座上遥相呼笑;不奔跑跳跃,..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道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一、三善道:(一)天人道(神仙道):(P.110-113)1.无色界天人:福尽投生他道受苦2.色界天人:..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七):中阴
《入法门论》科解(七):中阴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一、中阴种类:(一)生死中阴:出生至死亡之间------------------本有(二)梦境中阴:入睡至苏醒之间(三..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
佛教基础知识-二:六度法 八正道 断绝凡情二十法
【六度法】:一,布施度悭贪。二,持戒度毁犯。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
二十徒劳行--十三:若常沉掉,修禅定徒劳也
禅定谓何?于此不重复啰嗦,行人习定修禅做功课,是必为之修行之一大事。于此事中,昏沉、掉举既非正念,亦非为正念所缘之境,乃是惑业,故谓其为之妄。此二妄,是禅定即做..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般若之法为最高佛法之法义,也是诸有如来与众生之本来面目,宇宙真如。行人欲达生死解脱,必了般若!诸佛菩萨诠言般若法义,繁至六百卷般若经,简至文殊菩萨无言表法,皆示..
佛教基础知识-一:三业 六根
三业:业就是行为活动的意思。1,从行为的施发者来说,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2,从行为的性质来划分也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什么是三业?(详见《入法门论》)..
二十徒劳行--二十:看书闻法未懂义理、不能施行,为徒劳也
修行勿修徒劳行现今多有行人,执以看书而满足,或以闻法为功,却不履行之,作为实际行持,因此往往令修行不能进步,滞停不前,此一行举,实在是徒劳行,成就勿得,将无功而..
二十徒劳行--十六:若修大乘教法,无大悲心为徒劳也
佛门中,为上师者应因材施教,学法者当依法修学,此为治学之本。因此,大乘教法既非个个可传,亦非人人皆能得修,必视乎其因缘方予以定夺,绝不能教法泛滥遍施,此为法义之..
二十徒劳行之--十八:若不实行,受口诀为徒劳也
密宗佛法之法义诠释,诸行者修习,必通过传承之上师言传身教,并经过若干传法仪式修法授与诸众,如此,方可实行。不经上师而自行修法者,是无效之行持,没有受用的。但是,..
二十徒劳行--十九:若做利乐有情事,非由菩提心起为徒劳也
修行人为利乐有情事,大凡是由两种心生起,一种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一种是菩提心。盖四无量心乃菩提心之基石,因此它们是一种先与后的承启关系,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有..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自性为何?定复为何者?无论出家僧尼行者,或在家居士等,所修之法,盖为奉行佛意、依正法之义而行之了脱生死之法,别无他耳。此了生死之法修,依众生各自不同之缘起而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