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60「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了道是了什么道?为什么要披毛戴角还?上焉者,有人道、天道、声闻道、菩萨道与佛道;下焉者有地狱..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了道是了什么道?为什么要披毛戴角还?上焉者,有人道、

天道、声闻道、菩萨道与佛道;下焉者有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因为高下不等,不得笼

统地说「了道」二字即可。当然,通常说的了道,是指出生死、离三界,这又分成易行道和

难行道。 

如果是易行道,任何人只要发愿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就能横出三界。难行道

是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的菩萨道,方能成佛。历第一大阿僧

祗劫满,才能出离三界,这是一般菩萨成佛的通途。我们没有发现初发心菩萨,对于修行的

前途,产生怀疑的记载,只要信心坚固,愿心正确,终极的目标不变,就不必畏惧下堕,更

不必畏惧披毛戴角的生死现象。 

诸佛菩萨在修行过程中,往往是适应众生需要而示现不同的身分和形象,所以,在《本

生谭》中,记载释迦世尊在因地时,曾为种种的动物,已度种种动物中众生;中国禅宗史上

的南泉普愿禅师,也说死后到山下村庄里做水牯牛。因此,做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只知当

下努力修行,至于是否能够出离三界,应该是采取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 

畏惧披毛戴角还的人,他是不敢修行的。鼓吹此生不了道,就要披毛戴角还的人,一定

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更不能体认到大乘佛法的襟怀。这种观念阻止许多人出家修行,也使许

多已经出家的人感到沮丧和失望,更使得许多出家人变成自私自利,急于自了,不能够产生

利益众生、净化社会的愿望,所以,佛教被人指为消极、逃避、悲观。最初这种「此生不了

道,披毛戴角还」的观念,本不出于佛教,乃是出于破坏三宝的阴谋。因为即使在佛世,也

没有要求所有的出家僧众必须即身成就,因此,正常的佛道,是不恋生死,也不畏生死的。 

前面所说有心破坏佛教的斋教徒们,自己不出家,故说道降火宅,而不降僧中,出家修

道也不得道,既不得道而受信施,当然要变做牛马来还债了。其实出家僧尼的生活,多较常

人清苦,照顾信徒,服务寺庙,而取得微分的生活所需,还要他们来生变成牛马抵偿吗?除

了站在敌视僧尼的立场之外,对此说法,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论根据。故也可说,这跟「地

狱门前僧道多」的流言,同样的恶毒!事实上,佛在世时,制定比丘托钵,称为「化缘」,

以托钵的形象,与在家的信众接触,并为他们祝愿,就是代佛宣化,就是报答信施。出家的

形象本身就能使人产生离欲、离苦的作用,何况再用佛法化导,其功德岂能与用劳力生产来

求取生活所需的方式同日而语。 

以宗教的立场而言,纵然出家人住于寺院而不与世俗接触,也未能即身成就,只要每日

课诵不断,为社会、国家、人类、世界众生的幸福祝愿,已经功德无量。所以在《出家功德

经》里说,一天出家也有无限的功德,何况是发了终生出家的宏愿之人,因此,出家修行是

多生多劫的事,不是临渴掘井式的急就行为,没有必要在一生之中急求自了。 

如果此生不了生死,尚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弥陀的本誓愿力,求生西方;一是以自己

的愿力,累劫修行。只要信心坚固,愿力不退,就可保证在修行的道上,一路前进,纵然由

于初发心的缘故,有时会信心不足、愿心无力、修行不得要领,只要发愿修行,向往出离,

出家也比在家牵挂更少,障碍更小。纵然不能够保证未来生中永不堕三涂恶道,也不会比在

家身分者堕落的机会更多。 

更新于:2023-07-30 09:44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