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皈依佛门的在家居士,都很发心弘扬佛法,护持道场,乃至离家长住寺院护法,令人敬佩,确实功德无量。
但由于她们好多习气未改,不明因果,不如法修行,又在不知不觉中,种下了无边的罪业,这是深为惋惜的事情,有犯口业破和合僧的,有拿常住物品为私有的,本不想写这方面的事例,深恐有诽谤护法之谦,但扪心自问无有半点此意,只希望有此发心的护法居士能功不唐捐,成就无量功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隐去一些可让人联想的内容,以免会引起大家去对号入座。
去年6月份,一位50多岁的妇女慕名而来,恳求师父为她的老公医病,她说:“我老公瘫痪在床已有一年多了,去医院医治花了不少钱,自已也是信佛的,可是我每向菩萨求一次,我老公的病反而重一次,别人也说我怎么菩萨越拜越不灵,我这么多年菩萨供下来,菩萨一点都不保佑我,看来菩萨是没有的。”师父停下念佛反问她:“没有菩萨你来找我干什么?”她连忙说:“人家说你家的菩萨是很灵的。”师父对着佛像说:“佛菩萨都是泥塑木雕纸画,到处都一样,灵不灵在于你自已的心。”她有些委屈地说:“我在寺院里也为菩萨做了七八年的事情了,烧饭,种菜,扫地,造大殿我也化缘了不少钱,我把寺院真的当自已的家一样的。”
师父听了,就走到供佛的桌子旁翻看结缘来的经书,师父想找那本从秀峰寺结缘来的《佛教居士须知》,旁边有人说:“这本书已让我结缘给天台来的一位居士了。”师父回过头问她:“你想想看,自已有没有做错的地方,比如把寺院里的东西拿回家?经济上有没有不清楚?”她摇摇头说:“没有的。”师父加重了语气再问她:“你再好好想想。”她还是很干脆地回答:“真的没有的。”师父一听,火气上来了:“你不要来看了,做错了事还不认错,一点不老实,你真的把寺院当你家了,种的菜也好拿回家去。”她有点不服气:“菜是我自已种的,拿点回去吃吃难道有罪过?”
一位师姐插言道:“是不可以的,你种是你的功德,你拿回家变成挪用公物,怎么能说没有罪过呢?”师父见她还不领会就再问她:“菜算你自已种的,寺院里的钱也好当私钱?家里紧张时没有用过寺院里的一分钱?”她有些理亏地说:“那倒是有过的,寺院里的钱是我管的,家里转不过来时用一下也不要紧,再说我有钱时也在捐助的。”师父又问她:“你能搞得清楚用了多少还了多少?公私不分明,功德簿上如写上了你的名字,捐助出去的钱已不是你自已了。”她有点难为情了:“那倒是搞不清楚了,我也没有这样去想过。”
师父还在气头上,不客气地说:“说你好听一点是本糊涂帐,难听一点你是混水摸鱼,你不光这一点,上次有人叫你代他捐款400元,第二天这个人不幸车祸身亡,你想反正没人知道,就落私了,你总还不会忘记吧?”她这时扑通一下跪倒在师父前:“你真的是个活菩萨,我这么多年拜下来让我真的碰到了,这种事情你都晓得,都怪我一时糊涂,做错了事,求求活菩萨救救我,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我也会把钱补上。”说着把口袋里的钱全都掏了出来放在供桌上。此时她的心里受了很大的冲击,一边拜一边说出了不少亏心事。
师父看她已能真心悔过,就对她说:“一个人做错了事,自已要知道错在那里,你虽在寺院护法,但你的过失大大超过你的功德,寺院内一切物品皆为公物,为十方常住共有,那怕是一针一线,都不得取用,因虽小,但果很大,种下的是地狱果报。我们不但不拿,不白吃,还要节约,不能浪费一颗粮食,一滴水。你现在能认识错误,退还钞票,我为你留个面子,把这250元钱捐到南岩寺去,那里正在建大殿。”她说:“我现在为老公医病,家里钱也花光了,以后我一定会补上,求求菩萨让我老公的病早点好起来。”师父拿出二元钱给她说:“病能不能好,关键还是要靠你们自已,只有真心忏悔,将功赎罪,才能化解你的罪业,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这二元钱给你回去做路费。”她推辞了一下,千恩万谢地走了。
后来听说她老公的病有些好转了,她也继续在寺院里护法,就是不再管钱了,真心为她而感动心安。现在修行念佛者很多,但真能持戒者少,每多犯戒而不知,椤严经云:“摄心为戒,”我们要时时管住这颗“贪心”,不让他生根发芽。佛在灭度前,曾教示弟子要以戒为师,守戒即遵师训。戒为无上菩提的根本,我们应当一心严持净戒。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极圣解脱大手印》中说法:“现在唯一的出路只有精进勇猛地修持心行,严持戒律,发真实的菩提心,修真正的佛法,身口意实行一切的善业,大善、小善凡是善业我都要做,一切恶业,大恶、小恶我都不做、绝不沾边, 知道因果不昧,明信因果” 佛弟子一定要谨遵佛陀教诲,在平常事务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不断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直至菩提道果,解脱成就。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相关文章
供养行为意义是什么?对佛菩萨真正供养是什么长眉罗汉施神通度吝啬妇屠夫积善转福报佛教公案 忍渴护虫不肯供养及不孝之业报佛观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秘密不是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还有他知道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