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二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二讲 上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二讲 上)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二讲 上

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二讲 上)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走出一个相对的世界,所以无量寿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你学净土你要不怕活着也不怕死。如果你怕活着,不行;你怕死,不行。所以你要随缘去,活着也好,死了也不惧怕。这样话你才能真正的解脱。

下面的经文是“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这是第二位菩萨站起来发言了。既然是放开、民主,大家发言了。第二位菩萨继法自在菩萨说完不二法门之后,一位叫德守的菩萨站起来说不二法门。这位菩萨他能够持守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也就是三德涅槃,三德是这么来的。般若德,般若跟空性相应的,那就是我们曾经探讨的《八大人觉经》说“唯慧是业“,慧就是般若的解脱。所以般若德能够拥有大智慧,解脱德因为这种大智慧你从生死的局限里走出来。你不再执著二元还有法身德,法身以法为身,遍一切处。

我们两边的是什么呢,是很多佛像,法身叫毗卢舍那佛,翻译过来叫遍一切处,无处不在。法之所在,空性所在,即是法身佛所在,所以说三德,所以称他为德守菩萨。他能够在解脱德、般若德和法身德之中能够恒守,能够保持。他站起来说,一般凡夫以为,四大五蕴业报身为我,六尘缘影的环境、外镜为我所。什么叫四大,地水火风。什么叫五蕴,色受想行识。四大,举个例子我们的骨骼比喻地,坚硬,骨骼很坚硬。水是我们身体的血液和尿夜流动。火是我们身体的温度,是有温度的。风是我们的呼吸,所以地水火风就是我们生命存在一个现象,地水火风组成了我们生命的现在的现象。但是如果有一天,如果我们的血液,如果我们的骨骼,如果我们自己的呼吸有了问题,只要哪一个有了问题,我们的生命就坏了。我们认为四大组成的我,是实在的错误。我们认识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身体的现象,身体外在的肉体。受想行识属于精神的范畴,也就是我们精神和物质组合的现象我们认识是有主宰性的,是有实在,就成了错觉。我们认为他是我,每个人都是这样。

那么六尘缘影的外境为我所,我面对的色受想行识,面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五蕴面对的外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认为外境的各种存在现象是我所有。包括我的家庭,我的子女,我的信仰,你认为这是我所拥有。但是你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缘起的合作现象。如果我都没有,还有我所吗。我们再回顾一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我们都知道的,打开智慧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身体是没有实在性的,这是我,我所有。下面又说“是诸法空相”,我之外的所有宇宙万有的存在的现象都是空。那么我是空的,我所有是空的。事实上这是不可得的,不是没有,不实在,不可靠,一直在变化,哪里有实在的东西呢。外道以八识见分为我,所以能认识的外道,能认识的我的神经系统,我一看,我的眼根和眼的神经和我注意距离这样的一个因缘,他觉得这是是我。以六尘缘影幻现的色相为我所有法;其实我法二执。我之外的那种存在现象,认为是我所有的。

二乘以有能见烦恼的人为我。二乘人说我面对的一个轮回,是无常苦空无我。这个是我,以所证的偏空涅槃为我所有法。也就是认识到,常乐我静他认为是我所有法,凭空的。所以他认识到这种错误的认识的局限,他觉得是无常的。二乘人他偏空,凡夫认为是有的,凡夫认为那是男的是实在的,女的是实在的。二乘人他认为没有实在的男的,没有实在的女的,没有实在的桌子,所以他就证得涅槃。他偏空了。菩萨不一样,菩萨说,就是因为我面对这个外景,他能够给我一个启迪,他是没有主宰性的,是无常的。我面对的过程之中,他改变了我的这种执著,所以我要面对,我要去利于众生,我要跟他去结缘,这个不是偏空了。二乘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不敢面对,赶紧挥身灭智,马上走了。二乘人是局限,声闻人、觉缘人是局限的、是狭隘的。不度众生自己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权乘菩萨以人为我,以法为我所有法。权乘也就是位次不高的菩萨,刚刚进入学菩萨道的菩萨,以人为我,他认为人是有主宰性的,以法为我所有法。当然他没有去感悟深刻的东西。刚刚去发心,刚刚去认知佛法,他发心,但是他的局限还存在。

诸多种种,都无非是金子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耳环、项链、戒指、镯子,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外表的相难免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他是二,二就代表二以上的存在的种种现象,是二,都是不确定的。他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就像一杯水,放以圆的杯子里他是圆的,你把他放到方的杯子里他是方的,你把他放到长的杯子里他是长的,你把他放到短的杯子里他是短的,他是不确定的。但是里边的水却没有变。也就是金子本身没有变,外在的表现形式变了。但是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你原来就是金子,你原来就是水。这个就走进了不二法门。

因为有了我,才有我所有。因为你认为有每个人的主宰性实在性,于是你才会有一个与我而相对的我所有的物,这是二元,我,我所有。但事实上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有。我是四大五蕴的,我刚才已经分析了,他并不是没有,是假的,我所有的也是假的。那么《金刚经》告诉我们在布施的过程中要完成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的布施功德无量无边。能施所施中间物,能施的是我,了不可得,没有主宰性。所施的是寺庙,某某法师,也是了不可得,外在是法师,外在是一个寺院。但是兴如幻佛事建水月道场,都是假的。中间的物是钱是物都是假的。你看到本质于是你就解脱了。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我,则没有我所有物,即是相待的存在。如此相对的就不可靠了,你就走进了不二法门。因为不可靠的东西你就不住在里面了,不再执著了。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做完功德你愿意做了,做完之后你不后悔了。做完之后你不再要求说你要回报。你已经有回报了,你已经把烦恼把你的执著全都给出去了,你还哪里有烦恼呢,没有了。自在了。

下面经文“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这是第三位菩萨站起来发言。眴是什么意思呢,是眼睛老眨,人不眨眼睛根本不正常,眨眼睛叫眴,不眴就是不眨眼睛盯着看,叫不眴。人眼是往上动的,天眼则上下都动。你试试呀。所谓不眴,那么这位菩萨因恭敬佛之形相,因为同佛之空性相应,目不转睛,一直不会去有一点点的空隙不相应,完全相应。所以说慧眼常开,对诸法不作分别想,所以称为“不眴”。当德守菩萨讲完之后,不眴菩萨就接下来说“不二法门”。他说,众生不觉,就没有醒来。则有执受心,就会有执著有感受,就会有苦呀,有乐呀这样的感受。即能领纳苦乐诸法,称之为受;于是有感受他就避苦而求乐,人都逃避,这个不好,不好我躲。他不知道不好是锻炼是机遇是考试,所以求乐,乐也是暂时,所以说这种避苦求乐,称之为受。菩萨为了感悟缘起性空的幻相,这种苦也好乐也好,还是不苦不乐的感觉也好,都是缘起的,没有主宰性的,是一种假相。你不要去执著。所以苦乐等感受分明是我们每个人主观的对外境缘起分别的结果。我们分别了,为什么,我们就觉得事物应该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他这样的,我们就觉得这是苦,如果这样了我们就觉得乐。所以是缘起的分别的假相。缘起相本来是没有自性的,但是你一分别就是有了自性就有了实在性,于是你就有苦乐的感受。这种苦乐的感受是一种错觉,而事物的真相则是没有这种苦受,是你的期望。没有爱就没有恨,事实上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走出爱恨的局限。用二乘人的观点,也就是声闻乘人、也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乘人的观点去看,众生的受和菩萨的不受是二法,我们受有苦有乐,菩萨的不受是没有苦没有乐,从这种局限中走出来。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两个法门,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舍受就取不受,舍掉这种苦的感受、乐的感受,而选择没有苦没有乐的这种感受。事实上错了,因为有取舍的心,因为你说这个是不好的,我放下,那个是好的,我选择。只要有取舍的心仍然是受,仍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则还是有执著,有挂碍,所以依然要去改变他,要去不执著他。正如《般若经》告诉我们说,般若是什么,是佛母呀,如果你有了佛母你将来就是佛子呀,你将来也会成长,长为佛。所以一切法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一切法我都没有这种苦呀乐呀,不苦不乐的这种感受,乃至没有苦乐不苦不乐的这种感受我也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不受我也没有感受,我不执著,无所得我也无所得,我也不执著无所得。也如《六祖坛经》告诉我们,佛法告诉我们什么。不思善,不思恶,正是当相。正与么时就是当相,是你慧明上座本来面目。是你慧明法师的真实面目。佛法就是你不执著这两边。所以说“若法不受,则不可得”。所以不受没有苦没有乐,没有那种苦乐的感受,那就是没有,不可得。因为不可得的缘故,所以则是本不可取,当然也没有舍,没有取就没有舍,我既然不可得我就不去执取,没有执取哪里有舍,那个取和舍是相对的,没有取就没有舍,没有我就没有我所。因为不可得的缘故,所以则是本无可取当然也无舍了。没有可取自然没有凡夫的善业和恶业,不是没有呀,善业和恶业都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如果你去感悟他,你就会很自在。没有可舍,也没有二乘的寂灭行。所以你也不用说舍生死入涅槃了。原来生死是没有的,于是你当下就涅槃了。如是无作无行,你又没有照做,你也不用去努力,去改变。改变观念就行了。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菩萨从这个舎和受之间走出来了。所以不舍之间就走出来了,所以你自在了。所以不眴菩萨他给我们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

那么下边经文“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是第四位菩萨的探讨,感悟。经文的意思是说第四位菩萨,这位菩萨所修的德业也就是般若解脱法身三德已经具足圆满,所以称为德顶菩萨。圆满了,再也超不过去了,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德顶菩萨。在不眴菩萨讲过之后,他站起来说“不二法门”。他探讨,他感悟的是什么样的呢。他说垢法和净法就如同烦恼与解脱,烦恼就是垢呀,这个垢就是挂碍就是执著。净就是解脱,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观点看,二乘人就是声闻乘、缘觉乘,也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的,阿罗汉修四谛法的,辟支佛修十二因缘法的。所以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观点去看,以为是二法。凡夫认为烦恼是实在的,所以被烦恼所缠绕,就轮回。二乘人认为烦恼是空的,所以就去追求涅槃,以为他是二元的,以为是二法,事实的真相则是垢净二相,都是无明所导致的分别心的结果。无明就是没有光明,没有光明就是说我们没有智慧,我们看不透他的真相,只停留到外在的假相。所以这种分别心就是因为愚痴的分别结果,就如同粪便一般。猪狗以为是美餐,当然了可能新加坡没有猪,狗恐怕也不吃粪便了。我们只不过是做个比喻,他的业力所牵引他看到这个粪便他以为是美味佳肴。人则以为垢的,是脏的东西,那排泄物哪里是好东西呢?如果去除猪狗与人的业力,猪狗认为是好吃的,美味,那么人则认为是脏的,这是两种对立的,一个是净一个是垢。这两种是对立的一种观念。如果去除猪狗与人的业力,是呀,你的分别心导致的结果。所以猪狗认为是美味佳肴,人则认为是脏的可怕的。那是思维的惯性,这种力量你不这么认为都不行。

我们昨天说了,因为你戴着眼镜你看那东西是红的。所以因为你的分别心,你认为粪便就是脏的。但是脏的东西一直都是你的局限和挂碍,你依然要轮回。当然认为净的也是轮回,所以你要走进不二法门,从那个局限中走出来。当然这个惯性是非常可怕的,这个力量非常之强,打破这个局限没有大智慧不行。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这种业力,这种强大的这种生命的局限,那么就将是怎么样呢,没有垢也没有净。是缘起,是由缘而牵引的这种一个垢和净的局限。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他不是一个实在的,他不是永恒的。那么即是诸法实相,你不再认为有主宰性的一个垢的主宰性的一个净,都是缘起的假相,于是你走出来了。也就是见垢的真实性,如是也无有净相,脏的东西的真实性是什么,没有主宰性,是假的。那么如果你看到真实相之后没有这个东西,你不会障碍你不会讨厌,同样没有垢也就没有净,因为这个垢是相对净而言的,没有了垢这个净还有吗,没有了好还有坏吗,没有了。如果你说没有好我这个坏还有,没有坏我这个好还有,那不成了独立。我们活在比量的世界里,我们说张三长得很帅气,为什么帅,他是因为跟旁边的李四比,如果跟王二一比,张三就不够帅气了。所以这个固定吗,不固定了。一尺你说长还是短的呢,对于寸而言一尺是长的,对于丈而言一尺是短。哪里是固定呢,你不要执著他,你不要去上当。当然我们要有信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力面对一尺,面对一丈,面对一寸,无所谓,但是你不要执著,你不执著才能没有牵挂没有挂碍。所以你要去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你要是具备这种能力你就打破生死。

那么没有净相,就一也没有,何况是二。一都没有了,哪里有二?二也没有,一也没有。我们说的有是主宰的,实在的。假想的可以,假相你又不上当。如果有主宰的,有实在的那你就会执著,你的生命就是局限。所以说“如是则随顺天然空性的寂灭涅槃。”于是你就知道,垢也是假的净也是假的。你若不执著何妨有垢有净呀,你若不在乎他又能耐你何呢,无所谓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走进不二法门。但是这个是德顶菩萨的感悟。你有没有这样的感悟呢,需要契机的,不能白学,来对照自己跟德顶菩萨相距有多远呀。你要照镜子,原来我不够好,那你要改变一下,你要学佛,你要跟佛学得一模一样。今天你要对待菩萨,你也要跟菩萨一模一样,这才是学。

下面的经文是“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这是第五位菩萨。此菩萨如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说,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第三代祖师。那么我所在寺院哈尔滨极乐寺就是天台宗的传承,当然他也是禅师的传承,当然我们也说他也也是以净土为自己的宗,为自己所宗。所以说中国寺院里的宗派的观念不是很强烈,为什么,因为他比较大气,不是那么小气,你是这个我是那个不行呀。这个药只要治病就是好药,不治病再怎么值钱也不是好药。此菩萨“得日月星宿三昧,故曰善宿”。看到日月星宿了,观照日月星宿,马上就知道是缘起法,于是不执著,所以叫善宿菩萨。看到这种星宿而感悟到诸法的实相,空性。所以善宿。善于在星宿上去感悟佛法。所以叫善宿菩萨。善宿菩萨站起来说,外境的动相和内心的念虑,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外边在动,内在的念的分别。外在不动,内怎么分别呢。所以内和外之间的缘起相。所以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对立的,就实际而言,外境不实,动是在改变的。

你去上海边、你上河边,你今天去了,你明天又去了,你说还是那个吗,不是了,已经过去了。那个海流过去了,那个河流过去了。你也不是昨天的了,也是在不停的在过去。所以外境不实,因为他动,即是不动。因为那不实在,所以你看到是动,其实没有动,他不是原来那个,他没有动呀。心缘无性,你面对这种动,你不去执著他,他就没有自性,即无念,你不会停留下来,不停留下来你就解脱了。无念就没有分别,不分别了,没有分别就没有苦恼了,你有分别你就有苦恼。无分别即不著境,你不执著外境,内无分别,外不著境。不执著,则一切外境动静平等,因为动是无常的,静也是无常的,都是假的,是相对而言的,都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因为对静而说动,对动则说静,动静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相对而言,相对而言的东西就是假的,局限的。则动者自动,静者自静。所以说动和静是相对的,没有自性。所以动是你自己认为他在动,静是你认为他在静,其实没有。如果就能通达彻悟。感悟原来都是缘起的假相,都是不实在的。于是心里就不再挂碍,心里不再执著。因为你的分别心变成了分别智。原来这个动是假的,静也是假的,所以你不执著不挂碍,于是则动静二相空性平等也叫空相平等,都没有主宰性,他的本质就是空的。动是零,静是零,零和零你说有区别吗,没有呀。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走进来了,原来你对动的时候心里不挂碍,对静的时候也不挂碍。

就像我们坐禅一样,很多人是坐在那里打妄想。有人老问,说法师我为什么打妄想呀。我说你不是木头呀,所以你要打妄想。你要是木头你就不会打妄想。打妄想怎么办呀。别在乎他呀,别随弯就弯。你得弄个故事去改变他,比如念佛,比如拜佛,比如说你去观妄想不实在呀。所以他就没有能量,也不加油也不充电,当然妄想没有能源他就不可能存在下去了。他存在没关系,你别配合他,无所谓。所以你就正常了。所以你不是木头呀,你要是木头那你就麻烦了,我一点点都不执著,我什么妄想都没有,那我就说你肯定是木头。我有妄想,这个妄想不是实在的,所以我才有希望不执著他,我去训练自己,一点点我就不执著了,就不执著了,所以叫禅定呀。禅定是这样的。

下面的经文是“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就是第六位菩萨也就是善眼菩萨。此菩萨拥有择法的智慧眼。选择佛法的智慧眼。什么叫选择,就是他看到这个法,马上知道这个法没有实在性,他不执著,所以叫善眼。我们不是善眼,我们是分别眼,我们是挂碍眼,所以我们会轮回。这个智慧眼他能够善于观察契入中道之理,不执著空不执著有,不执著生不执著死,所以是中道的。他看到生同时看到死,看到死同时能看到生,契入中道,所以称为善眼。我们不是善眼。看到好我们高兴,看到坏我们烦恼我们痛苦,看到好我们高兴,看到坏我们烦恼、痛苦,所以不是善眼。他站起来说,以二法而说不二法。因为有生死而说没有生死,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有轮回,所以说没有轮回。轮回是二法,不轮回是不二法。所以就是一相,一相就是平等相,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没有主宰性,死没有主宰性,涅槃也没有主宰性,所以就空花水月平等不二法门。即是一相平等,二于不二都不可说,即是无相。说二也是没有主宰性,不二也没有主宰性,二和不二是相对而言的,所以他是无相,就是没有实在相。用凡夫、用二乘人的观点去看,凡夫执著有,二乘人执著空,所以你执著有的错了,你执著空的也错了,都是偏呀。一只脚走路。你走得了吗。大家回去看《法华经》方便品有这么一句话,“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两足尊,一足是福一足是慧,一足是空一足是有,他不是偏的,是同时的。我们今天是偏的,要么执著空要么执著有,要么执著有要么执著空,要么执著智慧,要么执著福报,都错了,都是瘸腿呀。学佛菩萨的是必须是两条腿都要站得很稳,这才是真正的学佛。此一相和无相就成了二法,菩萨执著有,声闻乘、缘觉乘执著空,所以此一相和无相就是二法。事实的真相则是不二是对二法而言的。是因为有了这种空和有,所以才告诉你要走出这种空有的局限,你走出来了,你自在了。如果没有二法了,空没有主宰性,有也没有主宰性,那二法是没有的,请问不二法还有吗,没有了,没有空没有有,不二法相对而说的不二就没有了,那真的是入不二呀,完全的超越。如是一相即是无相,这种不二也是没有实在的。不二是一,一也是没有呀。虽然如此,却又不是执著有一个无相。你一听说无相,你调过头来无相,你要执著无相,还是有所得,还是错误的。如是入于平等,是为入于不二法门。这个时候你自在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好也这样,坏也不执著。庄子的《逍遥游》有这样一句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所有的人都赞叹我我也不更加努力,所有的人诋毁我我也不沮丧。当然这个局限,因为他偏空了。虽然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但是我还要面对悔意,我面对来锻炼自己,并不是逃避,我要听,听完之后我能不消化,我能不在乎。你骂我我不在乎,我知道你是假的我也是假的。你是不实在的,我也是不实在的。我只有面对你我才能得到锻炼自己,我不面对你我怎么能锻炼呢,如果不敢面对那不行呀,没有机会,这个很重要呀,所以这个是不二法门。

下面经文是“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比较晦涩比较难懂,当然我们去探讨,把他消闻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一点。那么经文的意思是第七位菩萨也就是妙臂菩萨开始谈自己入不二法门的这种感悟。此菩萨善于运用种种殊妙方便的手臂来提携众生,善于打手势,过去有个举指禅师。禅宗里说,什么是佛,手指头一指,别人就开悟了。他旁边有一个侍者,他一看这个老和尚天天一指一指,他也学会了。别人问什么是佛法,他一指别人也受益了。然后就跟举指禅师说他那个侍者很了不起,他也会指。于是有一天他把侍者叫来了说什么是佛法呀,他的侍者一指。他说你过来过来,把侍者的手指头拽过来用刀子一下子把手指剁掉了,这是很残酷的,但是这是慈悲心呀。如果不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他会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小和尚就哭,跑,他在后面追,他还问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小和尚要指,没了,他没有这个东西。你连这个东西也没有,心里才真正的大自在,否则你自在不了。怎么可能呢,我们总是有点执著的,总是要抓住点什么。什么你都抓不住,万物皆流,都是在动在变化。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都离我们而远去。所以你别做梦了,走出来吧,醒来吧,只能这样。所以这位菩萨他善于用手臂来提携众生,来接引众生,来教化众生。所以称为妙臂,非常的美妙,而且他的手势打得非常好。大家一看他的手势马上就开悟。他站起来说,菩萨和声闻乘人共同感悟无生,菩萨也要证入无生。声闻乘人也要悟入无生。只是菩萨不但要事空,而且还要理空。也就是理事圆融,理也空事也空,事也空理也空。这个理本来是事物的真相,是理。缘起性空。但是这个空你要放在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事物宇宙万有存在的现象。事空,你同样去感悟,理也是空的,事物是假的,是空的,没有错。但是有人说,空是好的,空也要空,就像这个手指头,你说这个手指头,我告诉你人要拿下,拿下你才会自在,否则有这个你还是不自在,非常重要的。那么菩萨不但事空而且理空,连空也空。声闻人只现相的事障。现相就是一看那个树呀,那个男人,那个女人对我来讲影响了,他只看到表相。没有空去理障,所以他说这个是不可靠的,但是他却执著不可靠的,是假的他就执著是假的。如是即以生为生,执著生呀,狭隘呀。以无生为无生,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以为生和无生是对立的。即终日执著无生,所以他怕生,他执著无生,他赶紧从生里面走出去,逃跑、逃避。所以挥身灭志,马上进入涅槃。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众生,不敢发起慈悲心菩提心,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俗界、色界、无色界,是我们生命的局限,他把我们困住了,看到生死如冤家,看到生死害怕,赶紧跑,这是局限的。不见理体法性,不知道三界空界,不知道生死没有主宰性,也是空性。

于是悲心不生,看到别人痛苦不能去帮助别人,不能去拔苦,帮助别人走出他的局限和困惑。即不愿教化众生,不愿意教化众生,不愿意帮助众生,他帮助众生就是利于自己。所以这样一个不愿意就等于挥身灭智,比较消极,没有慈悲心。即不愿意教化众生。菩萨观法如幻如化,菩萨看到宇宙万有都是如幻如化没实在性的,于是不但不住有的观念上,同时也不住空的观念上。有情众生执著有,声闻乘人、缘觉乘人执著空。菩萨不执著有也不执著空,所以就大自在。因为幻化,所以不住。也就是不停留在上面,不停留在空,不停留在有上。如是菩萨见法相幻有,法相都是幻化的,没有实在性的,都是不实在的,所以他就不会障碍法性真空,所以他就能够观法的空性,能够自己解脱。同时法性真空,虽然法性真空,菩萨要面对现实,要教化众生,要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之中,回光返照,改变我执,改变我执有利于众生,这样相得益彰,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自利而更好的利他,利他才能自利。这样的话无二无别,才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08-07 10:24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