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罗的求法
林崇安教授
一、前言
印度悉达多太子二十九岁时,儿子罗睺罗出生了,接着悉达多太子为了解决生死的大问题,就出家去找答案,经过六年的苦行,最后以中道之行,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成佛后的第六年,佛陀回到家乡传法,看到儿子罗睺罗,此时罗睺罗已经十二岁了,就由舍利弗剃度出家,成为佛教的第一位沙弥。再过了几年,罗睺罗已经成人并受比丘戒而成为比丘。罗睺罗看到许多亲友和各地来求法的僧众都灭除了烦恼,证得了阿罗汉的圣位,他也想要效法他们,好好实修,证得圣位,所以,罗睺罗就去拜见佛陀,请求传授法要并允许独自专修。
二、经中的记载
罗睺罗向佛陀求法之后,依据《杂阿含200经》的记载:
尔时,世尊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慧未熟,未堪任受增上法,问罗睺罗言:「汝以授人五受阴未?」罗睺罗白佛:「未也,世尊!」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五受阴。」尔时,罗睺罗受佛教已,于异时为人演说五受阴。
此时佛陀观察出罗睺罗的「解脱慧未熟」,这是指罗睺罗还不具足长期如理听闻和思考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背景知识不够,必须加强义理的训练。这犹如一个学童的算数尚未成熟前,不适合就去做生意。解脱的智慧要从身心或色、受、想、行、识等五取蕴(五受阴)下手,所以佛陀要罗睺罗去对别人教导五取蕴,藉由教学相长的训练,掌握五取蕴的详细内容和性质。过了一些时日,罗睺罗已经对别人教导了五取蕴,便来拜见佛陀,再次请求佛陀传授法要并允许独自专修。经上说:
尔时,世尊复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睺罗言:「汝为人说六入处未?」罗睺罗白佛:「未也,世尊!」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六入处。」尔时,罗睺罗于异时,为人演说六入处。
同样的,佛陀看出罗睺罗的「解脱慧未熟」,所以要他再去对别人教导六处(六入处),了知六处的详细内容,这是由于六处分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及外六处(色、声、香、味、触、法),此中涉及个人身心和环境的互动。经由教学相长的训练,过了一阵子,罗睺罗已经教导了内外六处,又来拜见佛陀,再次请求传授法要并允许独自专修。经上说:
尔时,世尊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睺罗言:「汝已为人说尼陀那法未?」罗睺罗白佛言:「未也,世尊!」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尼陀那法。」
同样的,佛陀看出罗睺罗的解脱的智慧还是未熟,所以要他再去对别人教导缘起法(尼陀那法),了知缘起的详细内容,这是由于缘起的流转和还灭,涉及众生的轮回和解脱,想要灭苦就要熟悉这一过程。经由教学相长的训练,过了一阵子,罗睺罗已经教导了缘起法,便来拜见佛陀,再一次请求传授法要并允许独自专修。经上说:
尔时,世尊复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未熟,广说乃至告罗睺罗言:「汝当于上所说诸法,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尔时,罗睺罗受佛教敕,如上所闻法、所说法,思惟称量,观察其义,作是念: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输涅槃。
同样的,佛陀看出罗睺罗虽然教导了五取蕴、六处和缘起法的道理,但是还未融会贯通,解脱智慧还是未熟,所以佛陀要罗睺罗独在静处,将前面所说的法,专心思考。罗睺罗接受佛陀的指示后,回去观察思考,有一天终于豁然贯通,体会到佛陀所教导的这一切法都是顺趋涅槃、流注涅槃、导向涅槃。罗睺罗想通之后,便来到佛陀跟前,详细报告心得。经上说:
尔时,世尊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罗睺罗言:「罗睺罗!一切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尔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经过这一番的教学训练后,佛陀看出罗睺罗的解脱智慧终于成熟了,可以接受更深的法要,于是向罗睺罗教导下一阶段的修行重点:「一切都是无常。什么法是无常的呢?眼睛是无常的,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产生的眼识,以及眼根、色境、眼识三者和合而生起的眼触都是无常的」罗睺罗听闻佛陀的法要,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礼敬后,回去继续用功。
三、法要的分析
这儿佛陀所说的法要是「一切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表面上看起来,罗睺罗在前面被训练去讲解「内六处及外六处」和「缘起法」时,不是都已经学过了吗?这时的法要有何不同?
其实,前面的教导是属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阶段,现在是进入见道和修道的阶段。见道时,初次证得出世间的智慧,灭除了身见、戒禁取和疑等三个烦恼,接着在修道中,还要继续灭除其余的根本烦恼和随烦恼,使心完全清净。然而于行住坐卧中,此时如何正确地用功呢?这就要由有经验的善知识,针对个人习气的不同,给出修行的法要,例如,有的行者面对美妙的形色,要作意思惟「不净」,才能灭除贪爱的随烦恼;有的行者遇到他人的迫逼,要作意思惟「慈相」,才能灭除瞋恨的随烦恼;有的行者内心出现欲、恚、害的分别心时,要修「入出息念」才能除遣。特别是,行者内心深处潜伏的「我慢」,必须依止出世间慧,于一切行修习「无常想」才能拔除。针对这些细微之处,佛陀对罗睺罗指出了修行的法要。经上记载着,罗睺罗得到这一指点后,回去经过一番的努力,最后终于灭除了烦恼,证得了阿罗汉的圣位。
四、一些省思
1.由上述经文的记载,可以看出佛陀的教学过程,他让罗睺罗先经由听闻和思考深入佛法的义理,而后才走入实修,也就是说,佛法的教学是经由闻所成、思所成、修所成的三个层次来生起真正解脱的智慧。这智慧的生起,一方面要靠善知识的指导,免于盲修瞎练;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努力,以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来达成净化自己的内心。
2.经中明确地指出佛法的切入点是由自己的五蕴和六处下手,这些不外是个人的身心现象,要看清它们的实相,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佛法的修行要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上,在六内处与六外处接触的剎那,看清缘起过程的无常和无我,不再生起贪瞋的心理,如此不断净化内心,顺者因果的过程,自然得到最后的解脱。
五、结语
以上以罗怙罗的求法过程来说明佛法的教学内容。佛法所观察的对象是以个人的身心为主,这些都是佛法实修中重要的一环,其特点在于经由闻、思、修的三个阶段,生起真正的智慧。贵为佛子的罗睺罗,他的努力过程也不例外,并且明白示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要由理论下手厘清义理,而后走向实践。(《人乘季刊》29卷,第3期,2008)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