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佛学入门知识:【毗蓝婆菩萨】毗蓝婆_黎山老母和毗蓝婆

入门知识栏目主要介绍:佛教入门,佛教知识,佛教怎么入门,佛教入门经典,佛教如何入门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入门,佛教知识,佛教怎么入门,佛教入门经典,佛教如何..

毗蓝婆菩萨简介

毗蓝婆菩萨,出自《西游记》,神仙,住在紫云山千花洞,是昴日星官的母亲,法力无边,大慈大悲。唐僧被百眼魔君捉住,十分危险,悟空又难以战胜妖精,幸亏黎山老母指点,悟空请求毗蓝婆菩萨帮助。毗蓝婆菩萨用儿子昴日星官炼成的宝贝,抛向天空,就破了百眼妖魔的妖术。毗蓝用手一指,妖魔现出原身,悟空一把火把妖精住的黄花观烧了个精光。

由来

佛教分南传、北传。北传佛教认为,众生无量,所以无量的诸佛一直在救度众生,诸佛以大慈悲本愿力,入秘密禅定,以自己的大定力结合本愿,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展现出佛国净土。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只是人们的幻觉而已。所以完全可以把意识转成大智。于是特别有一派净土宗,专门求往生净土的。阿罗汉的修为不究竟。认为阿罗汉修成一果、二果、三果、四果。成了菩萨 还要修一地、二地、三地等等一直到十地才能成佛。他们的思想主要来各种大乘经书。值得一提的是大乘经书在佛灭四百年间才出现的。根据佛经,是因为龙王把大乘经典存在自己的龙宫里。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是因为南传修行只是细修禅定,自取解脱,当然是在禅定中解脱,这样如何能利益众生,以心小故称小乘。在佛教中,佛被认为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却不是世间的一般教育家,因为他教导的是出世间法。他指导人们修行如何离苦得乐、转迷为悟、弃恶从善。这个方法就是佛法。佛在世时大约有1250个弟子,完全学成者称为阿罗汉。因为佛法的修为层次分为一果、二果、三果、四果。证了四果名叫阿罗汉。在小乘佛教里菩萨这一词是专用来称呼未成佛的释迦牟尼的。南传佛教认为阿罗汉和佛的修为是一样的。区别是一个是佛法的创造者,一个是学习者不认为有其他菩萨比阿罗汉修为高。如果深入看阿含经,就知道佛陀的弟子们还是有很多东西搞不定,还要来问佛如何处理。经文也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某地,而不是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大阿罗汉在某地。可知佛与罗汉是绝对不在一个等级的。南传佛教的思想主要来佛灭后五百年间结集成的《南传五部经》。认为其他经书来历不明,不认可为佛说。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

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 、普贤 、观世音 、地藏。菩萨,系菩提萨(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菩萨定义

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

1.种性-未得净心。

2.入-发心修学。

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

4.净-入净心地。

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

6.熟-入毕竟地。

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

8.定-已入定地。

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

10.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

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一念恶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善恶平等救度即菩萨。

更新于:2023-06-22 11:35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