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69)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觉〕而不〔迷〕,你用心觉察,自然就邪迷不生。〔觉〕性生起,〔迷〕就会消失,就像电灯打开,黑暗就会消失,它们两个是不会并存的。【少欲知足,】这四个字我们从以前讲到现在。什么样的人会快乐?我们常常说〔知足〕的人会快乐,所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是大家常讲的。但是我们内心为什么不知足呢?因为我们潜意识是贪,贪的更深的一层意思就是不足、就是缺乏,我们内心总是觉得少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快乐?「师父,因为我少了钱。」你现在中到乐透,你为什么不快乐?「师父,因为我少一个爱人。」现在有钱有爱人,你为什么不快乐?「师父,我少一个知心人。」爱人不知心吗?爱人不见得知心,真是可怕。现在有金钱有爱人,又有知己,为什么不快乐?「师父,我肚子疼。」按照这样的模式下去,人生根本是地狱,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你不要想一想之后人生变成地狱,这样越想越辛苦。你不要说:「师父,我以前不痛苦,自从禅修之后,我越来越痛苦。」为什么?「因为我看到我的苦,让我苦不堪言。」你这样修我会害怕,我不是要让你这个样子,我是要让你看得更彻底,你才能过关,而不是说看一半,或看表面,然后把你错误的观察当成正确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不深入,你没有再看下去,所以你会误会。就好像有的人问:「奇怪,我坐这么久了,怎么不会很舒服?我看你坐得很舒服。」如果跟那个人讲怎么坐才会舒服。谁对?这两个人都不对。打坐是在研究怎么坐比较舒服吗?我告诉你怎样会比较舒服,躺着就好了,或者去三温暖,更舒服。我常常听到很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察觉到你的内在?你静静回家思维,到底缺少什么?缺少人家关心,缺少有人爱,缺少有人了解,这样缺太多了吧!接着你开始会抱怨,会怨天尤人,觉得很无奈,甚至觉得人生很灰暗。实际上我们内心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但每个人的心就是有这种错觉。
你学了佛法之后,不可以当人家痛苦时,跟他说世间都是假的,人家失恋,你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失恋?」你会跟人家说:「不要想太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大家都比下。你要知道,有一些话不是真理,只是一种安慰,你不要把安慰的话当成真理,那样讲不能解决问题。理事都要谈,理跟事都要懂。所以我说,如果你觉得苦,苦就存在,很真实;如果觉得内心很贫乏,你就很贫乏;如果觉得自己很可怜,你就很可怜;我们的内心真的是这种状态。我们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觉得缺少了爱,都增加了恨。这是真相吗?不是,这是你创造的,是你的想象所创造的,你何苦去创造这样生命的状态来折磨自己呢?
所以,六祖大师讲的那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每次只要想到我的生命少了什么,我就马上提起「何其自性,本来具足。」我早就具足了一切,为什么我的脑袋一直觉得我少了什么?我真的没有少。你要去感动、要去改变、要去觉醒。这要符合什么条件?第一,你总是认为生命是很匮乏的、很贫瘠的,你要观察到这是陷阱。第二,你要去察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还好,你读过佛法,所以你才能够找到答案,它本来就圆满本、来就具足了。你没有这些条件,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少一个都不能够。你说佛法在哪里?我送你一本佛经,但问题是没有察觉你的问题,你看佛经也看不懂。为什么?佛法是药,如果你查不出病因,那个药等于没有用。你要先察觉你的病因,有了佛法的药,才能够药到病除。很多人学习佛法,只管学习这本经典在讲什么,但是他没有看到他自己,所以如果你察觉到读佛法不得力、不受用,就一定是没有反观自己的内在。
光是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问很多人,你看他们怎么回答。「生命缺乏什么」这样的问题,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察觉,他也不能够察觉到他居然有这样的潜意识。是人家跟你讲开,你才觉得有道理。你觉得有道理得到一分,我跟你讲我得到九分,因为这个有道理不是我听来的,是我自己察觉的,所以我很感动。我给你一分感动,你得到一分的感动。还是要靠你自己,你的问题自己挖掘、自己解决,这样效果很快。听课是要来,但是不要懒得思考,你们来听课专心听课,没有听课的时间要好好地思维、察觉、修正、改过,这样进步是很快的。如果我能够察觉到我生命什么都不缺,我自然就能够〔少欲知足〕了,不明白这种道理的人一定会压抑。欲望不要这么多啦!压抑是痛苦的,内在是瞋恨的,压抑只会让你内在更不满足,压抑,你不会得到什么。
【能离财色,】当我们清清楚楚之后,自然就能够〔离财色〕。欲望不止〔财色〕这两个字,有时候经典只是跟你说个代表性的名词。但是,〔财色〕已经包涵很多,人为〔财〕、为〔色〕身败名裂,小至家庭离散,大至国家毁灭,两个字已经包括世间一切的欲望。【名二足尊;】两足指的是人,〔二足尊〕意思就是说佛是人中最尊贵的人,所以叫世尊,这是从现象来解释。从道理来解释,这〔二足〕是指福慧圆满的人。利益自己的人有智慧,利益别人的人有福报,真正利益自己的人就是觉悟的人,真正帮助别人的并不是只有表面上的帮助,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帮助别人了解他自己,这样的事情是最困难的。你帮助别人食物衣服粮食医药,事实上都不是很困难。但是你要帮助一个人了解他自己,实在是太困难。就像我们是牛,牵着另一头牛,你自己这一头牛都不能够扭转乾坤了,你又想去扭转那一头牛,那不是斗牛?你是度化众生还是伤害众生?离财离色跟福慧有什么关系?〔离财〕的人有福,跟你的观念不一样,你的观念都是招财进宝,所以过年都要贴福啦、财啦。为什么我讲的正好相反?我用一句最简单的解释,不会被钱绑的人才是最有福气的人。我们常常被钱绑,你有什么福气?你的心能够享什么清福?从一出生就是为了钱,一直到死亡,可怜!人生这样真的是很无奈。你思考一下,不要被钱绑,跟不要赚钱不一样。我上课分明讲得很清楚,但是你们的笔记我看起来很可怕。要好好地赚钱,但是不要被钱所绑,才是有福报。〔离色〕的人有智慧,世间什么最苦?为情所困最苦,你再也不被这些情色所困,那不是最有智慧吗?情色如同毒蛇猛兽、夜叉修罗,你应该离开,不然你一定会葬身在这里。不只佛家这样讲,儒家也是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六祖解释说,能离开〔财色〕的人自然就能够福慧圆满,这就叫做〔二足尊〕。六祖大师的解释跟别人真的是不一样,他都是从内在讲起,从修行的角度来讲佛法,所以这么震撼人心、直指人心。
就像禅修的第六天,每个人都接受严刑拷打,只要答不出来,就要去排队,重来。有的同学排队排了六、七次才过关,有的同学走过来,还没走到一半,我就叫他:「回去,我看你的样子就不行。」连问都没有问就叫他回去重排。他说:「师父,您都没有问,就叫我回去。如果您给我口试,我答不出来,我回去才心甘情愿。为什么师父还没有问,就叫我回去?」」我说:「我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严刑拷打当中都有一个问题,「请问,是谁在听《六祖坛经》?」心在听。我不会跟你硬拗,但是这并没有标准答案。谁在归依自性三宝?你的心在归依自性三宝。要注意,自心归依自性,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的心归依我的佛性」。什么是佛?觉。但是,到底是觉什么呢?没有学佛法的人,和迷的人,任何人都有「觉知」,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这是热的茶,小孩子碰一下,手就缩回去,或是你被电触到,马上缩回去,这种直觉的反应就是一种觉知,这个谁没有?这个就是佛性。佛性事实上时时刻刻在你生命中展现,只是你没有察觉到,这是佛性的作用。觉知每个人都有,就好像现在政府发三千六百元的消费券,你拿冥币去买人家难道不知道吗?每个人都会判断,这就是觉知,连没有修行的人也有、也会。但是,我们一般人生命活得很粗糙,他就是活在觉知。他为什么没有智慧?这就是第二个,你要「觉察」,更深地去觉察。觉察什么?你有没有觉察你的过失呢?有没有觉察你的执着,你生命的陷阱?不然谁要帮你察?你自己要去觉察你自己,别人是没有办法帮你觉察的,纵使别人有办法帮你,你也是不会服气。就好像你的缺点,人家指正你,就好像说你的是非一样,所以别人告诉我们的,我们一般不但不会接受,甚至会恼羞成怒。我们不但不会感恩别人,甚至会对别人产生瞋恨,说:「噢,你都看我不顺眼。」我们的心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不要让别人来告诉我们,别人告诉你的,你不会有很深的感动。我常常跟很多人讲,如果世间的人,你讲道理给他听,他能够听,那早就世界大同了。不是你讲道理人家就会想听,所以六祖大师常跟我们讲要「只见己过,不论人非。」这就是一种觉察。你有没有常常觉察到你自己呢?大家想要去了解自己,这也要从觉察开始。要改变自己,想明心见性,都是要觉察。你能够深深地去觉察你自己吗?你自己内心到底在想什么?或是人生的这条路,你为什么走到这个样子?到底问题又出在哪里?
要去觉察你的过失是比较简单的,要去觉察你的陷阱是很困难的。为什么?陷阱是埋在地里面,路上的一些小障碍你是很容易看到的,这叫你的缺点,但陷阱是藏在里面。什么叫陷阱?比如说,「姜是老的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讲的都是前人的经验,但是,别人的经验不见得是正确。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很可怕,万一你把错误的经验当成正确的经验来教导别人,这就可怕,这叫陷阱。你的个性比较急躁、比较好管闲事,这叫缺点,容易观察。但是你要观察你的陷阱,需要很有觉性,不然你不容易察觉得到,甚至一辈子都察觉不到。有很多的猎人设下很多的陷阱,结果他自己又踩下去。你生命有什么陷阱呢?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我们有一个很严重的陷阱,无理取闹,你不要以为你已经考上了秀才,其实你内在是兵,是土匪、是强盗。你表面上看起来是读书人,你内在像强盗,是有理说不清,是没有道理的,要不你怎么有情绪?不然,你告诉我,你的情绪从哪里来?就是你内在存有非理性,但是你不明白你的潜意识有非理性。有多少的陷阱呢?这就要透过禅修,要透过精进地去面对自己,你有什么「缺点」你应该察觉,这比较简单,但是你的生命有什么「执着」你不见得会明白。就像你们过去执着物质,后来执着精神,你们现在执着真理,执着开悟成道,那都是一种执着。我不是叫你不要,不要跟执着是不太一样,你不执着,你才能够开悟成道。但是,你不明白你在执着,你能够去察觉你自己吗?不是那么简单。一个人能够去察觉,才找出真正的原因,障碍他生命的原因,就是障碍他开悟的原因。你要了解真正是哪里产生了障碍,接着才有机会像六祖大师所讲的「改过必生智慧」,这叫「觉醒」。我先觉察,啊!我能够改过,我觉醒了!
了解生命的障碍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比较累的方式,就是把你生命的障碍物全部搬开,这很累,你生命的障碍,第一座叫喜马拉雅山,第二座叫玉山,你就要像愚公移山,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拿着个锄头一直锄一直锄。这种方式是比较累的,就是你一一要去铲除你心中的障碍,但是这种方式也可以开悟,你也可以选择它。第二种方式就是六祖大师所讲的,生命的障碍是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有障碍?」这种感觉就很快,就像我们在这边上课,无论外面的车声,还是我们里面的声音,如果你觉得无碍,声音本身就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你觉得有碍,声音就会困扰你,所以有的人就是找出消除声音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一般都是很累的。所以我才讲,六祖大师的这种修法最难懂,但是最轻松。铲除生命的障碍这种方式最好懂,但是最不轻松,慢慢地锄啦。我比较懒惰,选择最轻松的方式。当你能够觉醒了,你不就是个觉悟的人吗?〔自心归依觉〕,从今天开始,从你的觉察开始,赶快去觉察你的内在。为什么?比如你跟你另一半相处有问题,是你内在有问题。你跟你孩子亲子有代沟,那是你内在有问题。你跟你主管同事不和,是你内在有问题。你跟所有的人在一起不和,都是你内在的问题。包括你跟你自己不和,你有没有注意看你自己跟自己不和,不信你注意看你的脸型,左边跟右边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内心一直在抗衡、矛盾,我们不能够平衡、不能够化解,所以相由心生,看你的相也能够察觉你的心到底宁不宁静。
你是不是从今天开始用你的这颗〔心〕来〔归依觉〕?!就是好好地察觉,察觉出来后,不可以只停留在察觉。我事实上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常常可以讲出他自己的问题,但是他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解决,他停留在察觉。他察觉到自己是一个卑鄙的小人,然后就不再学了。既然你是小人,何不变成君子呢?既然你是君子,何不变成圣贤呢?你说:「师父,圣贤之后,变成什么人?」圣贤之后,就变成正常人,你们不要紧张,只是恢复到正常。你们不要以为爬得越高,就会越寂寞。很多人都怕成就太高,爬得太高,爬到金字塔的顶端,结果你是法老王,世间上的人都不了解你,你的心最孤独最寂寞。世间很多的理论这样教你,谁愿意这样学?我才不愿意这样学。哪里有学到最后,说:「啊,世间的人纷纷扰扰,只有我这个人最寂寞。」我不想学那个最寂寞。原来爬到最高就要绕回来,就叫做平常,这样不就是「和其光同其尘」吗?这样就是「人在红尘,心不染尘。」 这才是个觉者!不是修到最后说:「别人都不了解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自己在研读佛经,原则上不可以只有这样的白话解释,这样不能够谈到你真正想要突破的地方,就像自心归依觉,你不可以解释说是自心要归依觉悟,你这样讲,你也是不会。有的人读佛经,为什么没有感觉?他并没有把他真正的问题跟佛法融合,你不可以这样读佛法。佛经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针对你自己,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是很容易感触跟感动的。就像如果你没有被佛经感动过,你要了解佛法是很困难的,就像你没有被自己感动过,你想要去了解自己,那就像隔一道墙,是不能够突破的。当你看到的这句话,你是不是能够深入去了解它?为什么说禅那又叫静虑?就是静静地思维。「自心归依觉」,你就应该生起:「我怎么归依觉呢?」的想法。你自己要去探讨,去思维。「对,我也是要觉啊,但是我就是觉不了。」不是你觉不了,你要思维,之后你一定能够找出理论跟方法。
觉的人〔邪迷不生〕,这里面的邪迷不生重点摆在〔迷〕字,迷跟觉刚好是相对的概念。我们不是迷,就是邪,不是邪,就是染。我们先从这三个字来谈,「邪迷染」,又叫「知情欲」,「知」可以作「智」,这三个字是心理学里描述一个基本的人格内在,我们掉入一个陷阱,让我们今天不能够觉悟,才不能够生起正见,不能够清清净净,才会被卡住。我们从归依觉,觉而不迷这个迷字开始来谈,我们说「你迷失了」,这个迷指的就是我们对事情着迷了,所以叫执迷不悟。你明明是不对,但是为什么要执迷不悟呢?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是你为什么要爱呢?你明明知道这是不好的,你为什么要做呢?这叫迷。内心世界是属于情感层面的,是个人的感情世界,我们会对感情着迷。迷什么?你想想看,有些东西难道你不知道它不好吗?吸毒的人也知道毒品不好,他也知道很多事情不该做,但是为什么还要执迷去做呢?他迷于事相,以外在的角度叫事物,或是对人,对物,内在就是感情的层面。大家今天不会觉,一定有掉入这个层面。都是以你的感情在作祟,所以你不能觉。
听各位同学分享禅修的经验,我也谈一个简单的概念。你们来上课是想透过上课能够领悟到一些东西,但是很少人会因为上课而领悟到东西,因为你上课所得到的都是知识,禅修是透过实践而领悟,这不太一样。你听课变成知识,跟你实际去领悟的落差是很大的,所以你听到很多同学怎么地感动,听是听,但是你不能够领会。一样的道理,说心跟大脑到底有什么差别,讲一年也没有办法懂,除非你现在就去做。什么叫用生命去过人生?你去做一遍不就得了吗?!你马上就懂了,跟一直上课一直讲,讲好几年还是不会懂。就好像刚才同学讲到「用心生活」,这四个字到底谁会懂?谁能够用心生活谁就懂,坦白地讲,只有开悟的人才会用心生活,其他的人都没有能力。不要说有禅修,你才有机会练习,那平常就没有机会练习了吗?原则上,这个机会是要你自己创造的,事实上,生活就是一种练习。很多同学不明白在生活当中怎么练习禅修,或他不明白生活就是修行。离开生活根本没有修行可言,禅修虽然很好,但是你不可以期待禅修。而是说你在禅修的这几天,你终于懂了,懂「我在行住坐卧,动静语默,日常生活当中,我都知道怎么修行了。」但是有时候你又会遗忘,比如说参加过禅修的同学,经过一周两周三周,越来越生疏。什么叫熟练?熟练就是要变成一种生活,而不是说:「我现在修一下什么叫用心生活,我再复习一下,看一下笔记。」呼吸还要看笔记吗?就是要这个样子,你才能够真正地去明白。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