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琉璃净光药师七佛修法

祈竹仁波切 开示前言药师法门是一个在末法时期特别能为修持者带来无边利益的一个法门;文殊菩萨在二千多年前,为了末法时期的苦难众生之利益而向世尊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祈竹仁波切 开示

前言

药师法门是一个在末法时期特别能为修持者带来无边利益的一个法门;文殊菩萨在二千多年前,为了末法时期的苦难众生之利益而向世尊本师释迦牟尼如来求请,佛陀就开示了药师七佛的法门,并言明于末法期间,众生若能依止药师七佛,便能智根具足,最终证得佛法之心髓,同时亦能得到世间之种种利益。

这本导修开示乃依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宝哲在一九九六年五月间,应其创立之佛教显密研修院香港分院弟子祈请开示之法语而恭录的。法师之开示是依仪轨原文一句一句地仔细阐明的;为了方便读者学习,除书末印出了仪轨全文外,在每段落之导修文字中亦重复编印出了该部份开示之有关仪轨原文。此法门属于显乘法门,修诵此仪轨并不需由上师灌顶授权,发心者可自依导修开示持诵,若于未来能具机缘从具德明师处求得口耳传承则更添持诵之传承加持。

现今距佛陀住世之时已逾二千五百年,正是处于本师所预言之末法时期,世尊所宣示之五浊境况随处可见,并与日俱增,愿所有阅读这本导修的有情众生都能如法发心,奉行不辍。

我们能带来最大利益的是这法门的修持。‘众生浊’是指末法中的众生不信因果善恶报应、不恭敬孝顺长辈等之普遍现象;‘见浊’指现在末法中,与正法相违矛盾之邪见充斥世界,误导众生之情况普及常见;‘烦恼浊’指末法时期中众生贪执爱欲,心中普遍充斥恶念及贪、嗔、痴三毒;‘劫浊’是说末法期中,天灾、饥荒及自然灾患愈来愈多,仿佛大自然之定律变得大乱似的;‘命浊’就是说在末法中人命变得愈来愈短,横死夭折的情况也常见,这是因为众生之恶业业力成熟之故。这五个佛陀所预言之情况,我们现今举目周围都可以观察得到。我们生于这个福薄多难的时空下,药师七佛是最上之依止,最能救度我们。七佛之弘深本愿不可言尽,他们对救度五浊中之众生是最有能力因缘的。最重要的是:佛陀释迦牟尼如来是为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众生,而特别开示药师七佛法门的。在显乘众多法门中,无一能及此法门,能令末法中之众生免于五浊苦难而智根具足令证佛法心髓。这些要点我们可以在佛经中阅到听到。(注:读者可以参考〈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前行开示

现依药师七佛仪轨一句一句阐释(有关仪轨原文以粗体列印以便对照参考,阐释之内容以幼体印刷识别):

在修法前,先要具备干净地方,陈设本师释迦牟尼像及药师七佛之圣像或图像;放置清净的供品,如花、明灯、水果及水等等。然后坐好,调整自己修行之发心:‘我为了众生之利益发愿成佛,故要积集成佛之因,是故现在马上要开始修诵药师七佛仪轨!’要确保内心生起如此之动机,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福报而修诵,心中也没有贪念或嗔恨心等种种过失,然后诵念皈依文偈:

敬趋皈依上师佛法僧

直至行者证悟正觉时

为成佛境利普有情众

行者现向七善逝祈请

念时观想药师佛在面前虚空中央,一切圣众围绕着,尤其要尽力观想药师法门有关佛经也在前面,还有一切僧宝众也在前方,这就是自己皈依之物件,既有佛宝(以药师佛居中)、法宝(以药师法门经典为主)及僧宝;所以这观想出来的形象称为‘皈依境’,也就是具鴠N表了三宝。第一句‘敬趋皈依上师佛法僧’,除表明我们皈依之物件是恩师与三宝以外,也有另一个意念,指从诸佛、至历代祖师及至自己的恩师,中间师徒关系传承是连续性的和从未中断的。第二句‘直至行者证悟正觉时’表明依止的时限并非单只尽形寿,并非单只这一生依止,而是生生世世坚定不移地一心依止,直至自己成佛为止。这两句是皈依的对象与时限。下一句‘为成佛境利普有情众’属于发菩提心之修行:我们自称为大乘佛子,所谓‘大乘’,是说我们发愿要成就无上正觉、成为佛陀去利益众生;我们修行并不为了自己的好处,而是为了要成佛!成佛又是为甚么呢?是为了‘利普有情众’!成佛必须积集很多觉悟的因,譬如我们修这药师七佛仪轨中就已包含了很多的因,如:忏罪、礼拜、回向等等,为了积集成佛之资粮,所以我们现在就向七佛祈请,这是第四句‘行者现向七善逝祈请’的意思和内容。念诵皈依是确立我们的修持并非外道的修行;念诵发菩提心之内容是为了确立所作修持之动机目的符合大乘心念,而非为了自己之解脱或其他利益而作诵念。这四句皈依文念时要有依止心地去念,想着里面之意义,心内配合生起觉受,同时要如前述地观想及起码念诵三次,但愈多诵愈好,甚至诵念百次、千次或万次更佳。仪轨中虽列明了要诵三次,这是指‘最少’念三次,不是说只限最多可念三次。这些是正行修诵前一切的功夫。

正行开示

皈依文诵毕,观皈依境向内融摄进去,剩下药师佛,它又变得很小很小,由自己眉心融入了自己身内。然后开始正行修诵,先要观想出自己顶上有药师七佛:

行者顶上坐药师如来

蓝身右手作殊胜赐印

持阿路那叶左作定印

左掌托持妙药甘露钵

念以上四句时,观自己头顶上方有一朵莲花,莲心有月座,月座上坐着药师佛;药师佛身现蓝色,以打坐之姿势安坐,右手作布施印(即‘殊胜赐印’)而拈着一枝诃子枝叶(即‘阿路篣迭v),左手作定印而托着一个盛满妙药甘露的僧钵。这是四句中所述的内容,所以念此四句时要同时作这观想。药师佛并非直接压在我们头顶上,而是坐在头顶对上约四个手指横列之高度的虚空中的。

现在我们一尊一尊去介绍其他六佛之排列位置与身相之观想:

顶上端坐净知王如来

红身右手赐印左定印

顶上坐妙音法洋如来

浅红身相双手说法印

顶上坐胜荣无忧如来

浅红身相双手作定印

顶上坐无染善金如来

金光身相双手说法印

顶上端坐妙音王如来

金身右作赐印左定印

顶上坐祥印荣名如来

金身右赐护印左定印

刚才已描述了我们顶上为药师佛了,药师佛的后上方为净知王如来。净知王如来身相红色,右手也是作布施印,左手定印,但并没有药师佛所持之诃子叶及甘露钵。(‘净知王如来’又译作‘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净知王如来顶上后方有妙音法洋如来,身相浅红,双手皆作说法印。(‘妙音法洋如来’亦译作‘法海雷音如来’)

妙音法洋如来之后上方为胜荣无忧如来,身也是浅红色,双手作定印。(‘胜荣无忧如来’亦译作‘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胜荣无忧如来之后上方为无染善金如来,身金色,双手作说法印。(此如来名号亦译作‘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无染善金如来顶上后方为妙音王如来,身也是金色,右手作布施印,左手作定印。(此如来名号亦译作‘宝月庄严光音自在如来’)

妙音王如来之顶上后方坐着祥印荣名如来,也即是我们顶上七尊如来之最顶上位置,金色身相,右手作赐护印,左手定印。(此如来名号亦译作‘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我们一边念诵内文,一边观想自己顶上的佛,一尊在一尊的上方排列着。七佛排列在我们头顶上,加起来的高度约自己的前臂之长度;这是指七个佛一共高半臂(前臂),不是说每一尊佛就高半臂。七个佛一个在另一尊之上方,但并非正正排列于正上方,而是在上面略后之虚空,就是说七个佛好像一级一级之阶梯般,一层一层、一级一级排列着;最下方(即最近我们头顶的)是药师佛,正好在我们头顶的正上方虚空中。

这就是顶上七位如来之观想,刚刚修习时要观清一尊也不容易,但如慢慢努力去学去修,观想会逐渐清楚,修持了一定时日后,可以明明白白观得清七佛一一细节,无一缺漏。

诸佛身穿僧侣三种衣

各现种种大小祥印记

双腿跏趺成金刚姿座

端坐莲花与月座之中

这四句是描述七位如来的身相,都是坐在莲花中之月座上,全都以僧相化现,穿僧侣之三衣,以跏趺之姿庄严地坐着,而且全都具鴗F佛陀之三十二相及八十形好。这三十二相及八十形好是佛陀之庄严相,在此不赘述了,大家可以参考佛教书刊;至于‘三衣’,指比丘的各种袍衣,也很易在佛经中参查得到。总之,这些细节要尽力观想,一步一步来,不可妄想马上能完全清楚观得,也不要因开始时力不从心而灰心放弃。毕竟修行是要下一点功夫的!我们也不要以为观想不清就不会得到七佛之加持;佛陀一向都在,不因我们之观想不清而变得不存在,只要我们是清净正确地去祈请,佛陀就会以悲心化现加持,只是我们众生之业力所限,所以看不到而已。我们必须尽力观清,多作修习。诵完了七佛现自己顶上之观想内容后,我们就作礼赞与七支佛事部份:

触尔殊胜妙药微细分

得凉最深地狱猛炽火

化热火坑为莲花净池

这三句是礼赞七佛,意思是说听闻到七佛之洪名圣号就如天上洒下甘露般,能令猛火清凉,痛苦息灭。

三业礼拜俗众护者会

这是七支修行中之第一支:礼拜。我们或常常见闻到‘七支佛事’或‘七支修行’这些名词或偈文,所谓七支是指修行的七个类别,分别为:礼拜、供养、忏罪、随喜、祈请长住、祈转法轮及回向共七项。在不同仪轨中都常见有七支修行的偈文,或长或短,其主要意义是相同的,只是因仪轨及本尊之不同而有物件之不同及偈文每一支之内容有所不同。如果是观音大士之仪轨,作此七支修持之物件就是观音大士,所以礼拜之物件是观音,随喜赞叹的内容就是观音之身语意功德等等了。在这个药师七佛仪轨中,礼拜的就是药师七佛了,此句中之‘三业’,指我们诵者的身、语、意都同时礼拜;身礼拜可以是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也可以是合掌低首恭敬之形式,所以我们念这一句时必须低头合掌以示恭敬之意;语礼拜就是念诵这一句内文的本身,是言语上之恭敬礼拜;意礼拜是说心中真的生起恭敬依止此七佛之念。我们不可止于口中念一念就作罢,要三业同时礼拜恭敬!文中之‘俗众护者会’,是表明礼拜之物件;‘俗众’是指处于五浊恶世中之众生,也就是你和我这些众生的意思了;‘护者会’是指守护加持五浊境况中的众生的圣众海会;所以这几个字:‘俗众护者会’就是指末法五浊充斥之时空中,护持我们的七位如来的意思;他们就是现在我们三业礼拜的物件了。礼拜是对治消除我慢自大心的法门。

坛列咒智及观想化出

供奉广大种种妙奉品

这两句是七支中之供养支。供品分为外在实际排列供置的物品及内在供品。内在供品又有观想出来的、咒语变化生出的及智慧现化的供品之分别。我们既无甚么能力去供奉内供品,要积聚功德资粮就主要是靠外在供养了。不要妄言这些外在的供养是执着于外相,而忽视了这种修持呀!我们应尽能力作对三宝之种种真实供养,而且要注意外在供品的两个清净性:(一) 心之清净 --勿在供奉好的物品时心生吝啬或不舍得之意念;(二) 供品之清净--不论是多是少、是贵是廉、是大是小,必须来源清净,不是由杀生、偷骗、邪淫恶业而换来之供品。除此二清净性外,还要留意自已供养时之发心是否正确。所谓‘正确发心’,是指供养并非为世间八法所染污了的,即不是为了求名、求利、求安乐等等的心态而作的。要是心中为了众生之利益而奉上一根短短的香,功德远比为了求自己利益而供养亿万元的施主为大;因为众生之数目无量,少至供一支香之功德也得以乘大了如此数目之倍数。不要以为回向功德予众生自己就会损失了甚么!我们也是众生的一份子,故此也同样会得到同等功德所带来之利益!供养是悭贪心之对治修行。

忏坦罪业赞叹众功德

这句包含了七支中之忏罪支与随喜支。我们忏罪,首先要明了忏的是甚么!甚么叫‘业障’呢?如若搞不清楚的话,就无从忏罪,无可净化了。忏罪这一门修行十分深广,现在暂且择要说一说:以十不善业中之杀生业来说,譬如我们中午要用膳时突然生起一念:‘今天就吃螃蟹吧!’,这一个念就成为了构成一个圆满罪业的四大因素之第一个因:‘动机’。

这动机基于贪欲;由欲生动机,由动机引发行动;我们作业就是这样的了 -- 由贪、嗔、痴三毒生起念,念引发身或语的活动。我们在一间海鲜餐厅的大展示缸前看着这些待死的生命,然后手指一指,决定了:‘就这只吧!’,这也是嗔心的一种。‘嗔心’不单只是指愤怒心而已,总之‘悲心’的反面就已算是‘嗔心’了。这一只螃蟹就是构成一个圆满之杀生业的第二因--‘物件’。第三因是‘成功完成了杀业’,这不单是指自己动手去做,如请他人代杀也算是具足这一个因了。在我们食用这只螃蟹时,心生大乐,觉得每一口都很美味时,就构成第四个因:‘满足于所作行为’。一个业,凡是具足‘动机’、‘物件’、‘实际行动之完成’及‘完成后生满足’这四因素的话,就是一个完整的业。

一个完整的杀业会带来很痛苦之业果。刚才是以杀生为例而说的,但其他的业,如偷及淫等,都一样以这四因素来衡量它是否完整。以杀生来说,业果是被杀。若不把这些业力净化掉,忏坦出来的话,这业因就会在未来遇到外缘时,招致恶业果!这只是以杀生为例,其他不善业还有很多种,其果报也有很多种,如夭折、绝症等等,或者是大众杀生之共同果报 -- 战争。

即使四因素不同时具鴘荧~,也一样可带来果报,所以也要去忏除。这因果业力之定律是十分微妙繁杂的,譬如八个人同杀一只螃蟹而吃,因为每个人都有杀念、物件、行为之完成和满足感,所以每一个人都个别积集了杀一个生命之完整杀业,但死的却只有一个生命。

也就是说,八个人中每人都会遇上因为杀一个生命而带来之业果,一只螃蟹的被杀引发出八段杀生之完整业因与业果关系。我们现在只是以一次的杀业而述明,杀生之物件也只假设为一个生命而已。我们想一想,一生中所作之杀业有多少呢?每一次杀生或许还包括了许多的生命吧?

想想餐厅中一碟面可以有多少只小虾小鱼等生命呢?这一生所杀之物件和次数都很多很大,而单只一次杀了一个生命之业果我们都已不堪承受,所以要好好作忏罪修持。我们还未讲到十恶业中除杀生外其他的九种呢!这些业、业因、业力与业果都要以忏罪来净除。要坦白承认曾作之不善业,后悔曾作这些事业,依止忏罪物件,作忏罪之对治修行及发愿不再重复作同样之不善业。在这仪轨中,我们对药师七佛坦忏罪障,依止七佛,祈请七佛净除我们之不善业障。

这句之后五字:‘赞叹众功德’,是随喜支之修持。‘随喜’意指对其他众生或自己之善功德、对圣众或凡众之善行生起欢喜之心。随喜是一种极奇妙的法门,我们即使自己未曾作某种善业,但因为见到听到有其他众生作了这善业,自己想着:‘这是一个善业!这人作了如此善业是一件很好的事!我愿在以后作这样的善业!’,生出欢喜心,赞叹其功德,则我们也会得到功德。有一说是:若随喜物件之修行境地高于自己,则自己可得其善业功德之一半;若作善者与随喜者同等境界,则随喜者得同样功德;若随喜者修持境地高于实际作善业者,随喜者可得其善业功德之一倍。

我的恩师常常说:‘随喜是最容易、最便宜的法门了!自己即使没作甚么善业,如果能好好如法地随喜的话,即使躺在床上也能积集功德!就算是懒人也可修得功德呀!’,大家要占便宜的话,就要好好修这随喜法门!随喜之物件可以是十方诸佛及大菩萨,也可以是身旁的人;在这仪轨中,我们特别是对药师七佛之本愿功德等生随喜心。随喜心是妒忌心的最好对治方法。

祈住说法回向使成证

这一句包含了七支中之最后三支:祈请长住、祈转法轮及回向。

‘祈住’二字就是祈请长住世间的意思,虽然佛陀肉身并不在我们可见可闻的世界内,但佛之化身是千千万万不可思议的,在其他世界中,也不断有佛住世示现,正如二千多年前我们世上有本师释迦牟尼之出生一样的情况。我们祈请长住,就是请所有世界中,佛陀之化身不要示现入灭,为了众生利益而坚住。我们可以把佛之身相分为法身、报身及化身三类;法身与报身是不会入灭的,只有化身会随众生因缘而化现或入灭;所以我们作的是祈请化身长住。法身与报身不需要我们去祈请长住。

同句中之第一、第三与四字:‘祈说法’是七支中祈转法轮的一支。为甚么要祈请佛陀说法呢?因为诸佛之化现及开示都是应众生因缘而作的。佛的化身不一定每一位都说法,所以我们要祈请他们转法轮(开示佛法)。祈请之对象是诸佛之报身与化身。法身只有诸佛可以相应,所以三身中只有报身与化身开示佛法。佛之报身各各在其庄严净土中为众说法,我们众生虽不能直接闻法,但也要祈请报身为其净土中之大菩萨众开示。报身是十地菩萨才可见得的,我们没这种善根见闻,化身则是众生有可能见得到的,正如二千多年前的人可以直接见闻释迦牟尼一样;为了众生之利益,我们也祈请化身说法。事实上,二千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成就正觉后,也是因天王祈请才开始说法的,否则我们今天也不会有缘得到佛法之利益救度了。即使我们见不到佛之报身,也没有化身在我们身边,但为了众生之利益,我们应该常常祈请诸佛报身与各世界中之千万化身说法开示,特别是请药师七佛之种种报身及化身为众生转法轮。

同句中最后五字:‘回向使成证’是最后的回向支,以我们作前六支修持之所生功德集合在一起,回向令其成为我们之修行能得到圆满成果之因,也就是成就佛境之因。否则下次嗔念一起时,甚么山高般的大功德都会被消灭得无影无踪,所以我们修行人要注意:修法前之发心与修法后之回向是十分十分重要的环

节。

七支修持以后,就到了祈求之部份偈文:

大福世尊海会听我祈

七善逝曾发大弘誓愿

于此佛示法末五百年

祈请直示指引真实道

这四句是为了策发七佛在末法期间为我们作种种事业的意思。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

祥印荣名如来摩诃

行者向尔作皈敬依止

恭敬礼拜及作诸供养

以上四句是对我们顶上七尊佛中的顶尊所作之礼赞等句,也即是对祥印荣名如来所诵的,要诵七次。

祥印荣名如来化融光

摄降融入妙音王如来

诵至此二句时观想最上端之祥印荣名如来化为光明,下降融入了他对下之一尊如来,亦即妙音王如来佛身中。现在顶上只剩下六尊佛了。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示方便光以宝月莲饰

行者向尔妙音王如来。皈依礼拜及作诸供养

妙音王如来化融成光。摄降入无染善金如来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成就所发弘誓宝光华

行者向无染善金如来。皈依礼拜及作诸供养

无染善金如来化融光。摄降入胜荣无忧如来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胜荣无忧如来功德尊

行者向尔作皈敬依止。恭敬礼拜及作诸供养

胜荣无忧如来化融光。摄降入妙音法洋如来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妙音法洋如来功德尊

行者向尔作皈敬依止。恭敬礼拜及作诸供养

妙音法洋如来化融光。摄降融入净知王如来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乐定殊胜智慧法洋中

行者向尔净知王如来。皈依礼拜及作诸供养

净知王如来化融成光。摄降融入药师如来尊

具福如来破敌圆满佛。琉璃光王药师如来尊

行者向尔作皈敬依止。恭敬礼拜及作诸供养

药师如来融降入我顶。我之一切病患与魔障

以及罪业障碍皆净化。行者顷即化成药师佛

如前述观想一般,这段偈文念诵时,分别是对顶上最高之一尊礼赞祈请七次,然后最顶之如来融入对下之一尊,再对这一尊如来礼赞七次,这一位佛又融入对下的一尊;逐渐每一尊佛都融入下一尊佛身中,最后只剩顶上一尊药师如来。此际要尽力观得清楚,心中强烈生起一种意念:‘这顶上唯一的一位药师如来,就是药师七佛之总体化现了!’。然后药师如来降下光与甘露由顶门流注自己身体;自己顷刻间一切罪业化为黑水黑烟等由下身排出、身心病患化为脓血等也排出体外、魔障邪法及非人加害等障碍观为毒蛇蝎虫等也都全部爬出体外;自己身语意都净化了。再观顶上药师佛缩小降下,经由自己顶上中脉开孔降达自己心间的莲花与月座上,与我们的心念合而为一。

我心月座上现吽种字

吽字周围并有咒蔓轮

我们一般的修持者应观药师佛在自己心中,药师佛的心内有个月座,上有一个藏文的‘吽’字,‘吽’字外有药师佛的咒句字母站立于月座边围,绕着中央之‘吽’字顺时针方向排列围绕。‘吽’字与咒轮(药师佛咒排列成圆形之轮)都是蓝色的。仪轨偈文虽说观想自己是药师佛,自己心中有‘吽’字与咒轮等等,但一般读者应该观药师佛坐在自己心间莲月上,他的心中才是‘吽’字及咒轮等。生起这样之观想后,就开始持咒:

他一他  唵  比勤者   比勤者  玛哈 比勤者比勤者  能渣   三木格爹   疏哈

(注:以上为粤音,诵国语者以‘比勤者’改作‘比干者’而发音诵念即可)

这是药师光王佛之心咒,诵得愈多愈好,并无硬性规定。佛经中另有药师佛之长咒,长咒中之尾部是心咒,就是现在这个仪轨中所列之咒。心咒即为长咒的其中一部份。我们念心咒即可,若要学长咒去持诵也可。咒中之‘比勤者’(Bhekhanzhai)是梵文藏音,西藏人多这样发音;但其实它的正确梵文发音为‘比?迦’(Bhaisajya),大家念那一个发音都可以,都是如法的。‘比勤者’义为‘医师’,所以这个心咒就是对药师如来之圣号称诵:‘医师!医师!大医师!医师!’。在西藏的佛经中印的是有四次‘比勤者’的心咒,但在西藏医学院内,医师及学生们持诵的版本则只有三次‘比勤者’,这两种异版心咒都是有传承的正确真言。诵时要保持观想心中之药师如来及其心中‘吽’字与咒轮等细节。持咒后就作回向:

结行开示 --

礼拜作供持七佛洪名

所积功德令因缘具足

七佛四十四本愿誓言

于我与众生中即报现

我们以供养、礼佛及持咒等修持之功德来回向,令七佛的本愿能够迅速于众生中实现。为甚么要他们的本愿实现呢?因为诸佛之愿都是为众生带来利益的弘誓。七佛中每一位在成佛前都曾发下弘愿来利益众生,合共统称为四十四愿:-

药师佛之本愿有十二个:

(一)  令众生如药师佛般光明相好

(二)  令众生得见光明

(三)  令众生受用无尽

(四)  令邪道者入正道,小乘者入大乘道

(五)  令修持者善持戒,若破戒者闻药师名号即能依法忏罪还得清净乃至成就菩提

(六)  令诸根不具者闻名即病愈

(七)  令贫困者闻名即得资财安乐

(八)  令厌离女身者持诵药师名号即转男身

(九)  令邪见者生起正见乃至成就菩提

(十)  令受拘禁刑罚者闻名即得脱忧苦

(十一) 令饥者持诵药师名号即得饱食及至得法味而终证菩提

(十二) 令无衣者持诵药师名号即得衣具离诸苦恼

药师如来更有其他誓愿:令跌于三恶道者,若能忆念药师如来,即转生人间,得闻正法;又愿闻彼圣名之众生不受邪术之害,嗔心息灭而慈悲心生;又愿令众生若诵闻药佛师名号者,得菩萨接引往生阿弥陀佛之净土;更誓愿诵其名号者皆不得横死、疾病皆除及心愿圆满。

净知王如来有四大愿:

(一)  诵其名者资生之具不假营求

(二)  诵其名者不堕恶道,成就十善

(三)  受拘禁刑罚者诵其名号即得脱苦

(四)  诵其名号者于命终时正念现前能脱众难

妙音法洋如来亦有四大愿:

(一)    诵其名者生起正信不会退转

(二)  闻其名者不堕恶道,得遇善知识引导

(三)  诵其名者衣药饮食皆不乏少

(四)  诵其名者和合生起慈心,不善之念息灭

本师释迦牟尼并示:诵此如来圣号者业障得除,所生之处皆得见佛,无病长寿,乃至生于净土等等殊胜利益。

胜荣无忧如来也有四大愿:

(一)    诵其名者长寿而苦恼息灭

(二)  若有众生因造诸恶而死后转生地狱暗处,因前生曾闻彼佛名号,如来发愿以光明照亮令其转生人天道中

(三)  诵其名者衣服饮食充魽A相好庄严及眷属善贤

(四)  诵其名者不受鬼神所害

无染善金如来有四大愿:

(一)  诵其名者不受横死,得无病长寿

(二)  诵其名者衣食不乏

(三)  诵其名者生起慈心

(四)  诵其名者善能防护戒誓清净

妙音王如来有八大愿:

(一)  诵其名者衣食不乏,善根增长,诸苦得脱

(二)  诵其名者得安乐,不受寒热饥渴所逼

(三)  若厌离女身诸苦者,诵闻其名即能于未来生得男身

(四)  诵闻其名者及其亲友皆不受贼侵

(五)  诵其名者诸恶鬼神不作加害

(六)  诵其名者智根渐增

(七)  诵其名者舍二乘道而入胜妙菩提

(八)  诵其名者于劫末时得大清凉,生于净土

祥印荣名如来有八大愿:

(一) 诵其名者诸病与邪障消灭

(二)  诵其名者诸根具足

(三)  诵其名者不坠恶道

(四)  诵其名者衣食充足

(五)  诵其名者得脱拘禁刑苦

(六)  诵其名者不受恶兽伤害

(七)  诵其名者斗诤解散

(八)  诵其名者若入江海遇大恶风能得安隐

以上合有四十四愿,但七佛之弘誓其实是不可言尽的,只是通称作四十四而已。我们知道这些誓愿,就明白到修诵七佛仪轨之种种利益了;尤其是我们身处末法五浊恶世当中,依止这个由本师释迦如来特别为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开示的法门是最恰当不过的。

修这个法门的人,如精进如法地修诵至一定的时候,或会反复梦到一些吉祥的梦兆:如梦到脓血流出体外,或毒虫等爬出体外离开或消失等等,这些都是修诵略有一点成绩,罪障病患及魔障等息灭净化了的一些征象。

药师七佛法门有很多不同之长、短仪轨,我们这里开示的是一个有很悠久传统的修诵仪轨,大家请发心去修诵。药师如来之传承由我恩师知真仁宝哲传授予我,我现已尽力开示了;今天的开示就到此为止。

更新于:2023-06-19 09:10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