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2(前言) 下面一段,头一句话是,《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总纲。一个网子,一个纲绳,一拉这个..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2(前言)

下面一段,头一句话是,《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总纲。一个网子,一个纲绳,一拉这个纲,纲举就目张,就全收了。净土宗就以《无量寿经》为总纲。这句话当然有所根据的。清代的彭绍升他曾经这么称赞:"《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彭绍升是什么人?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人。父亲是尚书,尚书的地位等于现在的副总理,等于高干弟子。他自己也科举,可能是中进士,但他不做官,他研究佛教,著作很多,净土宗的一位大居士。他也把《无量寿经》删了一本,把魏译本,曹操时代翻的一本他作了许多删节,成为第七本。同时他给《无量寿经》作了一部论,叫《无量寿经起信论》;还有《观无量寿经略论》,《阿弥陀经略论》,《华严念佛三昧论》,《一乘决疑论》,《居士传》,《二林居士集》,著作很多,见解很透很超,是位很难得的。不但居士中少有,出家人也不多见的。他称赞:《无量寿经》是什么?如来称性之圆教。"如来"佛的十号之一,。称性解释一下,称性,性,本性,自己的佛性,自性。称性我们用通俗的话:这个事你称心不称心,这是一个意思。这个东西和这个东西相称不相称。那有个出家人,他手里拿本杂志,书面是黄色的照片,那我们就说,你是出家人,你拿这个杂志不相称。称字就有这两方面的意思。称性,合适,一个相称不相称,他讲的和佛的本意相称。佛说这个法他是称心的,是痛快的,不是委曲的。佛说其他的法是委曲的,众生难度,大家愚痴啊!于是乎,只好说些权说,佛说权教方面不能大畅本怀。佛说这个能大畅本怀,自己的本怀非常畅快。把自己所有的修持,都把他传授宣说出来,大畅本怀,称性。称性之谈,不但是称性之谈,而是称性的极谈,登峰造极之谈,不能够再超过于此了。众生本具之化仪,从佛边说这是如来称性之极谈,从众生这边来看,是众生本来具有的化仪。化仪吧,是化法四教,化仪四教。化法四教是藏通别圆。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密秘教、不定教。藏通别圆是不同的法,是藏教。化仪,这仪字就是仪式,仪规,是规则,是程序方法。还一个很好的比方,化法如药,化仪如药方,配什么药给你吃,化仪是四种顿、渐、密秘、不定。有的是顿法,有的是渐法,有的是秘密法。秘密法是佛在某一个会上对某一些听众而宣说的,没参加这个会的人不知道,就称为秘密。不定法过去有个解释,现在有个新的解释,我看很好。不定就是佛说这个法,听的人各各领会的不一样。浅者领会地浅,深者领会地深,因此就称为不定。早的解释,是这里各种情式都有称为不定,这个词说的不如后种的好。这是很自然,各各的领会不一样。说《华严》的时候,大目犍连他们都不知道,后来到说《法华》的时候,这些大阿罗汉痛哭流涕,云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为什么在一个法之中,始终围着佛听,我不知道这个事,不定。化仪这个药方是众生本有的,不是我们心外之物。彭居士话说的很好,佛称性之极谈也,也就是众生本有的药方,不是心外,一切都不出自心。正因为是你本有的,所以你来使用,不是合适吗?并不是外来横加于你的,启发你一下。
日本和尚道隐称赞这个《无量寿经》是如来兴事之正说,如来出兴于世,这是正说,不是权说,不是委屈之说啊!是奇特最胜之妙典,这是最奇特了,刚才说过,生到极乐世界你是凡夫又是阿鞞跋致,说你是阿鞞跋致你又是凡夫,这十分奇特。奇特,光奇没有可贵,他最殊胜,这样凡夫才可得度。有的人喜欢出奇出新,喜欢创新,因为创新出奇就是好,创新出奇有什么可贵,你故意作点怪,从前没有的,是新奇了,毫无可取之处,毫无价值。他又最殊胜,最殊胜在于你凡夫可以成为阿鞞跋致,本来凡夫绝无此望。佛是大愿,大愿度众生。我们的愿也是如此,要度众生你怎么度,这不就是奇特最胜之法。密法说三句话,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不信者就什么也不能谈了。大悲是根,菩提为因,菩提就是觉,要发菩提心,这是因。因是什么,果就是什么!彻底成就是什么,你方便呐。你有度人的方便,你有一个方法,你告诉一个方法,众生都是做不到的,有跟没有一样。这是人人都可做的到的,所以说殊胜的方便。以这个方便才是究竟的成就,究竟的果实。有度生的方便,不是一个空谈。所以出家是大丈夫,非将相之所能为。你担负着这样的使命,要救度众生,大丈夫的事业。相是总理,将是总司令,不是总理总司令他们所能做的事,因为他们所救度的是有限量的,不彻底的。一乘究竟之极说,一乘到究竟,彻底极说就是登峰造极,佛的言说。极速圆融之方便,最快了。我们在这一生中如果你净业成就,佛就来接引,加持你,使你临终时候不乱而得往生。很快,极速,他是非常圆融,把极殊胜的圆教,普被三根,都能接受,所以十方佛称赞释迦牟尼佛能跟这个世界上宣说这个法门,这个教是圆融的。这是最快最圆融的金口所宣之言。十方称赞,诚言,这就是《阿弥陀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翻译的是六方佛,因为鸠摩罗什大师知道秦人尚简,他那时称中国人为秦人,有的称中国人为汉人一样的事情。汉话,汉地,秦汉都极强。在美国唐人街,他都极胜。秦、汉、唐,秦人说的是中国人,不是说的秦始皇,中国人喜欢简单,他翻译的简单,实是十方佛,他把那四方删了。因为是重复,真正等到玄奘大师翻译,这十方佛都有。
这个书是我在居士林,那时还没有版印的三种《阿弥陀经》。有很多人不知道,《阿弥陀经》是三种。大家常念的是秦译,还有一种是唐译玄奘大师翻译的,稀为《称赞净土十寿经》,再有就是夏老师会集了一本,《阿弥陀经》有三种,《无量寿经》有九种。玄奘大师翻译的不是东西南北,加上四个角,这就是十方。四个角有什么佛怎么怎么称赞,根据唐译是十方佛称赞。诚言是诚实之言,诚恳之言,时机纯熟之真教也,时机纯熟了。最初说《法华》大家都不懂,最后说《法华》时机成熟了。现在大家称赞,这种难信之法,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大家上殿念《阿弥陀经》,有这一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但是一般人难信,一切世间,包括天,包括什么都是世间,都是不容易信之法,净土法门,这难信之法。所以我们也不敢期望咱们班,三十五个人。释净空法师找了五个人,把我们的书把它变成繁体字,找了五个大学生,佛教徒作校对。这五个人校对到第三本,五个人一齐到净空法师前发愿,说我们五个人,每个人都尽一生专修专弘净土,弘扬夏老师的会集本。这是很殊胜的事,净空法师写在序里头,我们人多,也不敢这么期望。只要有人发起这个大愿,是极殊胜的事,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是一个好容易信的法。有时候你看一个老太婆肯念肯听话,要知道他的善根不可思议,不可因为她是老太婆就轻视。美国一个老太婆,她信的很杂。我说:你东念西念,这有什么好处,专心净土吧!接受了。三年之后,一天,没有出来吃饭,就去看看,怎么回事。外国的老人,房门是不锁的,怕有什么事情。一看,这个老太婆坐在那,端坐,一看腿上摆着遗嘱,写好了,人也死了。再一看前面摆着很好件孝服,在国外很多人还很讲究穿孝服。要穿白袍子,不同的衣服。儿孙穿的不一样,大儿子,二儿子,儿媳妇,哪个孙子,所有,老早他利用别人睡觉时候都做好。你看多镇定,多从容。端坐,三年,这是很殊胜的善根。
时机成熟,日本一亿多人口,五千万是净土,占一半,中国还都是以净土宗为主,谁都知道阿弥陀佛。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是阿弥陀佛发的愿,我的名字普闻,我的名字大家都知道,都知道大家才能念佛,才能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佛的愿兑现了。别的佛不知道,你说念毗卢遮那佛,你听见过谁念?药师还能消灾延寿多好,但是也没多少人念。阿弥陀佛,一张嘴就来了,遇见危险阿弥陀佛,不信佛也念一句,这都是时机成熟,正是因为这种因缘,我们来弘养扬,来接引,这都是条件。时节因缘不合适没有办法,佛也不度无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王舍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只知道佛名,没见过佛;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连释迦牟尼佛的名字都没听过,因缘很难啊。现在令十方佛称赞释迦牟尼,能够于这个世界,说这样的殊胜之法,这是由于释迦牟尼的大愿,阿弥陀佛的大愿,也是咱们众生时机纯熟,我们也不要自暴自弃,能遇到这个法门,还是很殊胜的。
先舅父梅光羲老居士,也是这么称赞。《无量寿经》是什么呢?《无量寿经》是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净土百数十部经以《无量寿经》作为总纲,作为心要,最重要的典籍,是一大藏教的指归,整个的佛,一个时代,一大藏教,指归的归宿。这个称赞也是恰如其分的,修什么都可以,你不求生净土,你今生就不容易了,可以说无望。但是你只要修净土法门的人,你纵然今生没有能够得度,种了善根,或是修了其他佛法,种了善根,辗转辗转,最后还是依止这个法门而得度脱。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问而得度脱。因为在《无量寿经》里,这个殊胜的法门,因阿难一问佛说出的。《无量寿经》法会之中,阿难看佛放前所未见的光明,就发问:佛啊!你为什么今天现前所未有的光,我就知道,佛佛相念,是不是佛在念过去佛,念现在佛。释迦牟尼就称赞阿难,当来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就从这一问的以后一切含灵,就因为你这一问而得度脱。这一问,佛就说出《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的重要,一大藏教的指归,就是如此。
以上诸贤所以盛赞此经者,为什么这么称赞此经,原因何在呢?惟独在于本经主张持名念佛。念佛有四种法门: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这是主张持名念佛。《阿弥陀经》大家都知道,念佛,一日,两日......七日七夜,一心不乱,就往生了,就提倡持名念佛。本经的持名念佛,大《无量寿经》也是如此,主张持名念佛。三辈往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都是主张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是圆满直捷,最圆满了。万德都摄在这个法门里头了,一切殊胜。所以澫益大师说:你念佛,"一大藏教"都在里头了,多少戒律都在里头了,多少禅宗,及其公案等等都在一句之中了。他圆满,圆满直捷,直捷了当,你念南无阿弥佛,念的是什么?所以先师在《净修捷要》里说: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是咱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本觉。本有的觉性,属于本觉,起心念佛方名本觉,不觉就是众生,你虽然有本觉,你现在不觉,就成为众生,很冤枉。起心念佛才是始觉,你念什么?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就是自己的本觉,始觉就合了本觉,直捷了当。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原来念佛是心在作佛。我这念佛的心本来是佛,起心念佛,所念的正是你能起的心,如珠子放光,光照珠子,这多么直捷。念佛法门就是如此是直捷圆满,万德都在里面,始觉合本觉,声声唤醒自己,句句都是叫醒自己。念阿弥陀佛叫谁呀?把你自己叫醒。方便、究竟,谁都会念。也不用闭关,也不用什么?走路,做工作,上公共汽车都可以念。一声佛号一声心,念佛时就是见佛时,见佛时就是成佛时,直捷了当,一超直入,最极圆顿了。因为他是弥陀的一乘愿海,弥陀发了四十八个大愿。第十八愿,念十句就可以往生。我们唱赞阿弥陀佛大愿王,这个赞偈是有根据的,为什么称为大愿王,一切佛中,以阿弥陀佛之愿诸佛之王。六字洪名,这是所佛证的究竟果觉。佛的名号,名具万德,这成了的果觉,把佛的果觉,作为咱们众生因地的心。咱们念佛,是心作佛,发愿往生和弥陀大愿相合,心中就是弥陀的名号,弥陀的名号就是弥陀的果觉,弥陀的果觉就成为我现在的心,所以直捷。以果为因,把佛的果作为我们的因,因和果是同时的。《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莲花讲的很多,莲花的最殊胜之处就在花和果同时出现的。莲花一开小莲蓬就在里头。桃花、杏花、花谢了才看见果实,先有因后有果。唯有莲花因出现,花一开果就出现。《法华》《妙法莲华经》为什么用莲花作譬喻?就是要指出因果同时。所以圆教是不可思议的,圆信,圆解,修一天等于其他人修一劫。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从果上修的,净土法门是他力派,果教,从果起修,只有净土宗和密宗。不象其它还要开垦,除草,选种,播种等等。这果实出来,你只要吃,称性之极谈,从众生这边来看,是众生本具有的化仪。你在念,你就得享受。农民把这个苹果树的工作都圆满了,大苹果接来,你来吃,这个多简单,这是果教。这都是成就的果实啊。你只要吃果实就行了,即修即果,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持名法门,不可思议。这个经为什么这么殊胜,这么被称赞,就是因为持名法门,持名法门他就是因果同时,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弥陀要解》,这是澫益大师的著作,澫益大师我们要对他特别尊敬,这是印光老法师的话,不是我的话。他称赞《弥陀要解》,他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来注解《弥陀要解》,也不能超过藉益大师!澫益大师是明代三大高僧,他是了不起的。《要解》是他九天功夫写出来这部书。是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来的,谁能用九天功夫写出这么一部著作,而且这么殊胜。以前研究《阿弥陀佛要解》,现在换成《无量寿经》,这部书是咱们的宝。《弥陀要解》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你看看,这句话的份量是什么份量,所以印光大师称赞"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于浊恶众生,"把这个果觉全部的,这么大的苹果整个给你了,让你吃。授给咱们浊恶的众生,在五浊恶世,还有很多恶习的众生,这个事情是什么事情?乃诸佛所行境界,所以十方诸佛所都称赞,这是佛所行的境界。谈神通,什么是佛神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神通。现在把佛的果觉直接授给浊恶众生,是佛的境界,诸佛所证的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只有佛同佛才能彻底了知此事,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不是九界,九界,六道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一共九界。这一切的九界,包括菩萨,从菩萨以下,声闻、缘觉、阿罗汉以至于天人,以至一切地一切所能够信解的,所能够相信的,所能够理解的,难信之法。在此土念这句佛号,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在所得的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样的果实全部给我们众生了。这只是诸佛的境界,只是佛和佛才能彻底了解,不是菩萨以下所能够信,所能够解的。菩萨能信但还不能解,不能彻底解,不能究竟,只有佛才能究竟。声闻、缘觉就更难,其他的六道众生就更难了。这是如此殊胜之法,我们从果起修,这点很重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再过一礼拜,下周这个时候再和大家相会。
上次我们把大经解的前言在开始部分作了一些叙述,提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而净土法门的第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而《无量寿经》有九本,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这本是九本中最殊胜的一本。把这部《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地位介绍了,是殊胜法门是第一部经,第一部中的九种之中的最完善的一本,底下又引用许多古德对这个经的称赞,上次谈得很详细了,今天就不重复了。
这部经为什么如此殊胜呢?原因何在?底下就说了,因为这部经,本经是所提倡的是持名念佛的法门,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底下就加以叙述了,圆满的,具足一切的,无所欠缺的,直捷了当的,不是走弯路的,是方便的,是人人可行的,是究竟的,是彻底的,一超直入。从妙庄严入,一超就进去了,就登堂入室,最极圆顿,在教里,圆顿是最高深的教,而且圆顿中是最极的圆顿。为什么持名念佛这么殊胜呢?道理就是把佛的教果觉,佛的大愿之海,佛的万德洪名,这是阿弥陀佛多劫修行所成就的果实,果觉,果实的觉悟。把这个果实这样的觉悟,作为我们现在开始修行之因。有因有果,佛是果地,我们是因地,作为我们因地修行人的因心。把佛的果觉作为众生的因心,是以果为因,所以现在我们称为果教派,是极殊胜的果教派,从果上起修。别的修行,是从头开始,修止观,修六妙法门一步步地,最后修摩诃止观等等。都是如此,一步一步的,要修种种法,断种种烦恼,断见思惑,有次递的,一点点修,一点点进步。而净土法门呢,是拿果作为因,弥陀的大愿及种种功德的庄严成就了。弥陀名号万德庄严,到了成佛的时候,这个名号才成立,这是果。我们果教派从果上面起修,别的法门是要从开荒,除草,选种,播种,你要不断的耕耘,消除病虫害,拔除杂草,灌溉,种种种种才得到了,等于成熟,得到果。

念佛法门是把馒头蒸好了,送到你面前,就请你吃,这个就叫从果起修的意思。不是叫你现在要去开荒,也不是还叫你去施肥,还要去种地,还要去蒸......。这馒头好了,各种大愿已经成就了,这万德洪名已经成就了,你只要念这个法,这个果觉作为你因地的心啊,从果上起修的,因跟果就同时,在你修因的时候,果就在里头了。从果上起修,修就是果,所以不可思议啊!所以《弥陀要解》说,一声佛号是什么?我们往往忽略了,认为小孩子也会念,老太婆也会念,无知识的人也会念,就认为这个太普通了,好像不值得我去修了,不知道这是个不正确的想法,这是弥陀的大愿之一啊!"名称普闻",阿弥陀佛就有这个愿。愿我的名称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念佛人,地震了房子要塌了,没把他砸死,他就一个念头,阿弥陀佛他就会念一句。名称普闻,是佛的大愿所感,都是果实,从果上起修,即修即果。所以这一声阿弥陀佛,澫益大师的话就是释迦牟尼本师在五浊恶世,在我们这个世界有五种恶浊。在这种世界里头所得的佛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咱们释迦牟尼佛是成就了,他所得的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就是这意思,很深刻。这个意思要懂,其实不太容易,不敢相信,只有澫益大师说的出来。近代三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说:澫益大师的著作没有再有任何可以跟他比的了,就是释迦牟尼佛自己亲笔来再写一个要解,也不能超过呀!这是印光大师话,所以印光法师的赞叹,我们对澫益大师的《要解》都应当很好的读。现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引他的话很多,一句弥陀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话,翻译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大的觉悟,彻底的觉悟,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觉悟。今以此果觉,把这个果实,觉悟的果实,全体的不是一部分的,一半的,一点点的,或是几分之几,而是全部给了咱们浊恶的众生。咱们心中有种种的污浊,有种种的恶念,是这样的众生。把如来无上的果都给我们了,这个经不可思议啊!要知道不可思议!这个是什么事?这是只有佛所行的事。除了佛没有谁能办这样的事,不是佛也没有这个果觉。而且也没办法把这殊胜的果觉授给这样凡愚的众生,而佛能作,只有十方的佛才能作得到,唯佛与佛能究竟。唯佛与佛对这个事能够了解的彻底,相信的彻底。这很重要,今天再重复一次。因为是说明这部经的重要之所在,为什么?因为他说这样的法门,非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九界、六趣,六趣是六道,天、外道,耶稣教讲升天,天在六道之一,阿修罗,种种神仙,妖魔鬼怪,都属于阿修罗一类,他有很大的神通,可以跟天打仗。底下是人都是善道,再有畜牲、鬼、地狱、恶道。这六道,再加上阿罗汉、缘觉、菩萨九界。不是九界所有这一切的有情,一切有生命的,这些众生,用他自力所能够相信所能够理解地。就是菩萨阿罗汉也得叫佛力加被,外力的加被才能够信解。要以菩萨阿罗汉用他的自力,对于这样一件事,把他佛的果觉,授给这样浊恶的众生,他不能相信,不能理解。连菩萨都不能相信,都不能理解,他只所以相信理解,是靠了他力,外力,佛力。所以今天我们在坐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事实能够稍微有一点点信受,能够相信,能够接受,简称为信受。都应该自己庆幸,不是小事,不是小缘啊。对于这个问题能够听到,能够相信一点,不能完全理解总之是这样的大德所说不会有错。这叫仰信,这样来开始啊。

《阿弥陀经》曰:"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佛说的。不要看一个人信净土就轻视他,他信了一个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你还没有他这么信。一看就知道,这点你还不如他,不要以为我们多读了一些经论,我们不信净土,以为我经论知道的很多,我比他高,那可不一定。底下又说了:举此体,就是法界的本体,法界包含一切,没有边际,广大无量。法界的全体,本体,作为什么呢?作为阿弥陀佛的身,作为阿弥陀佛的土。阿弥陀佛的报身,咱们常念阿弥陀佛的赞偈,白毫宛转五须弥,泔目澄清四大海,这是常常念的赞偈,白毫光宛转像五个须弥山这么大。那眼睛如四大海那么广,这个身之大是咱们所不能想像的。这是弥陀的身,报身。临终接迎那个相,有时是报身,有时是化身,化身是咱们所看得到的。程度特别好的能见到报身,那上品生。作弥陀之身,作极乐世界之土,那是七宝宫殿,黄金为地,树林都是各宝庄严,种种的他的果,凡圣同居士,上面还有三土,不详细说了,都是以法界本体作为阿弥陀佛的身,作为阿弥陀佛的国土,就是用法界的体作为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这个意思说: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就是全法界的本体,也就是他全部阿弥陀佛身,全部的阿弥陀佛的国土,都在这一句的名号里头。这个道理是不大好懂,就这么个意思,那只有读《华严》就知道了。这个一就是一切,一句佛号就是所有关于佛的一切一切,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就是《华严》的道理。法界体性就是众生的本体,名号也就是我们的本体。这个指出来了,指出来了名号,说到他的殊胜,种种功德,同时也说就是我们的本觉,理体。就是我们的本心,所以佛法最平等,人人都有佛性。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还没有觉悟的佛,虽然还没有觉悟,我们的佛性跟佛相比,我们一分也没有减少。所以《心经》说:"不增不减,"成佛佛性也不增;在众生,众生佛性也不减。念名号,就是我们本心,就是阿弥陀佛的身,阿弥陀佛的土,就是整个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就是我们的本心。直捷了当,这是澫益大师的话。澫益大师这两段很深刻,不很好懂,我们再把他叙述一回,加深我们的印象,这是反复反复的体会,这佛经是无尽藏。圆瑛法师讲《楞严》,讲了一百五十多遍,每讲一遍有一次进步,它是无止境的,所以让这些话不要一听就过了,你反复的去思维,看一遍,思维一遍,就会取得一次的进步。
可见这个《无量寿经》是什么呢?《无量寿经》实是大悲慈父如来世尊称性极谈。称性,我们上次讲过。如本性,称心如意,登峰造极之谈,再没有其它的开示能胜过这个了。诸佛的密藏,一切佛的秘密,什么叫密藏。佛没有保秘,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告诉人的。要保秘的才叫秘密。怎么成了密藏了?这个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这是佛的知见,不是语言,语言文字分别所能知道的,咱们思想所能理解的,所以称为密藏。因为大家不能懂,因为大家没有离开妄想,妄想没有离开之前,要理解没有妄想的境界,是理解不到的。这个经就是把如来的密藏和盘托出了,所以不可思议。本来是不可说的,但是他托出了,所以净土法门是密教显说,把密教公开地说出来了。且此念佛法门,即众生本具之化仪。好几位大德都说了,众生本具之化仪。所以彭绍升就说过了,那么这个法门,我们用地这个药方,化仪就是药方,这个药方是我们众生本来自己有的药方。我们要知道,我们跟佛是完全平等的,佛法是大平等法门,不同于其他的宗教。别的宗教最后耶稣要审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所以他就有最高的权力和智慧,他就要审判。好的人入天堂,坏的人入地狱。没有任何人跟神相比,跟神的儿子不能相比,跟耶稣不能相比。他们是上帝创造万物。佛教不是这样,一切是平等的,我们和佛。这样一个殊胜的法门,这样一个殊胜的化仪,这样殊胜的一个药方,也是众生本有的,我们和佛平等的。但是现在咱们可是糊涂了,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就是要不糊涂。说句老实话,就是要不糊涂,再明白过来,所以就容易啊。这一句佛号就是众生的本觉理性。我们能念的心,如是介而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所以观经说,是心是佛,就是我们众生的心是佛,如果你本来不是佛,你还能成佛吗?你根本是铜,他能够有磁性吗?你本来是铁带磁性,他能够磁化,他有这个性,他有磁性,铜、石头他不能吸铁,他不能做指南针。所以是心是佛,就我们的心就是佛,我们用这个心来念阿弥陀佛,就是用心作佛。《观经》里头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是极殊胜的,这两句话也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前20年,苏州一个比丘尼死后,天灵盖烧不坏,她天灵盖现出四个字"心作心是",这不可思议。我没看过天灵盖,把它拓下来,是曾经在广济寺住过的,圆彻法师,把它拓下来,他作了很长的诗记载这个事情,把天灵盖的骨头字他给拓下来的,这都是事实,总之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比丘尼,她修持的好,她的天灵骨上头就出现了最殊胜的四个字。《观经》的话,这是最根本的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我们本来虽然是佛,但是你现在糊涂了,你不作,你的佛性不能显现,所以要是心作佛,作了佛之后,我们作佛的心就是佛,然后显出你的本来,那就是彻底了,就是这么一件事。本来是佛,现在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捷了当就在这,你本来是佛,现在又再作佛,那就当下不是佛了吗?你念佛的因就是佛,念的就是自己,不是外又找一个什么,方便究竟,这个非常方便。谁都可以念啊!几个小孩子都会念,最彻底,这是把佛的果觉做为咱们因地的心了,这还不彻底吗?奇特殊胜!大奇特之法,九界的人都不能信解,连菩萨靠自力都信解不了。那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多少也能相信一点,靠佛力,这是佛力加被,佛经宣说,有人听了还是很反感,这个信解不是容易的,我们有一点点信解,都应知道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可思议。净土诸经之中,唯这一部经备摄圆妙。每部经都有每部经的殊胜。但在一部经里,把种种的圆妙备摄,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是称为净宗第一经。

更新于:2023-07-12 09:24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