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净土宗的《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原文将近有两千字。最近我的爷爷,我把他接到身边一起住,我护持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老人家今年九十一岁,原先对于往生极乐世界的概念很模糊,甚至还没吃素,对于净土法门是一无所知。我将他接到身边来护理他,帮助他念佛,劝导他求生极乐世界。很难得,他很有善根,听见净土法门他很欢喜接受。我每天陪他念阿弥陀佛,现在不需要我陪了,他自己念得都很精进,甚至晚上睡觉睡着了都能够念佛。有一天晚上(因为我是和他一起住,住在一个房间),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就说,「往生极乐世界有什么经典的依据?」他老人家平时没看过什么经典。我说,「当然有,净土经有五经,还有《往生论》,五经一论,还有很多祖师大德的著作」。他说,「你可不可以拿来给我看看?我要看到经典我才能够信」。由于这个原因,我就想,像他这样的老人家年纪那么大,如果真正要学经典,又怕篇幅太长,可能不容易掌握,学习分量太大又很难接受。所以我就想到,有没有办法节取经典精华的部分给他学习,使他既知道有经典的依据,同时最核心的经义他能够掌握到?
所以第二天早上我很早起来,三点多我就起床了,节取《佛说阿弥陀经》。因为它是我们净土宗的第一经,它和《无量寿经》是同部的,大经和小经,分量虽然有不同,但是义理是一样的。我就将原文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进行节要,节取了八百五十个字。按照明末清初净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师的科判,就是他对于经的结构的分析,按照结构进行节取,只删除文字,不删除里面的义理,只是化繁为简。节取之后,我就把这部节要拿给我们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他来鉴定,他老人家同意。我想,把经典节取出来了,但意思还要讲解,所以我将《阿弥陀经》的节要用广东话,我爷爷是广东人,我用广东话把它读诵了一遍,每天给他听,反复听;这次来香港,我就想到应该把这个节要讲解一次,讲一个《阿弥陀经》的大意,录一个广东话的回去给他听。
当然像他这样的老人家,听不懂我们师父讲国语的,年纪比较大,学习的分量如果太多又接受不到,这样的老人家很多,我们香港就有不少。所以我想到应该为大家讲解一次《阿弥陀经》的大意,使我们的老人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住净土宗的核心,把净土法门的理论、修行的方法、里面的境界等等,都能够很快的掌握,增强往生的信愿。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关键在于有没有信愿。你是不是真相信阿弥陀佛、念佛法门,相信极乐世界,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往生?有没有这个信心,能不能够真正发起恳切的愿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是最关键的。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把这个理论搞清楚之后,我们的信愿才能够坚定。我们这次的法会两天时间,争取用四个钟头把《阿弥陀经》大意向大家介绍。这次也算是我爷爷启请的,也是对他老人家尽孝,把这个孝心扩展,对于大众也做一次法供养,有这次的因缘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我们来看《佛说阿弥陀经》的大意,因为是大意,所以我们只能简短的介绍,我们主要参考的教材是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我们的师父上人曾经讲过多次。我最近,在去年的上半年用国语讲了一次《中峰三时系念》,里面就含有《阿弥陀经》,那次讲解比较详细,这次是讲一个大要。这部经本来的题目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它原本的经题。「称赞」是一切诸佛称赞,在我们这个国土里面,释迦牟尼佛他是我们的教主,他称赞这个法门、讲述这部经典,在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的诸佛如来都这样称赞。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是有不可思议功德的法门,能够使我们凡夫都带业往生。如果我们凡夫没这个法门,想这一生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得到永远的解脱,这是难于上青天;因为有这个法门,所以我们有希望这一生得救,不单只是得救,而且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三不退这个地位相当于圆教七地菩萨的地位,非常之高,对于我们凡夫真是叫捡了大便宜。所以这个法门太殊胜了,一切诸佛都赞叹,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功是什么?经里面讲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带业往生,顿超圆证,顿就是立刻超越三界,圆满证得菩提,就是成佛,这是不可思议之功德!德是什么?得无上菩提。所以一切诸佛无不宣说这个法门。
我们今生遇到这个法门,有幸听到这部经典,这是我们多生多世积累的善根福德这一生成熟了。为什么?这一生我们就可以往生不退成佛了。这个法门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法门,不只我们要修学,连那些等觉菩萨、地位最高的菩萨他们一样要修行这个法门。我们现在听师父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经上面讲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是《华严经》上面的上首菩萨,毘卢遮那佛的左右手,等觉菩萨,他们一样要修这个法门,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为我们做一个好的榜样。这个法门叫做三根普被,被是覆盖,无论你是上根的,还是中根的、下根的,无论你的悟性高低如何,你的基础好还是不好,你修这个法门,平等得度。所以得到一切诸佛护念,我们说护法,保佑你。你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不是说护法神保佑你这么简单,是一切诸佛来保佑你。这个不得了,其它法门我们看不到,所以这部经典真是太殊胜了。
原本的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现在为什么叫做《佛说阿弥陀经》?这个题目是罗什大师他翻译经典的时候把它换过来的,他换成《佛说阿弥陀经》。这个经题好不好?好!为什么?因为这部经是教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所以他直接将「阿弥陀佛」放在经题里面,《佛说阿弥陀经》就是佛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把这部经的宗旨显现在经题里面,所以改得好。他不用原先的经题,这是点睛之笔,体现出他对于全经的宗旨掌握得非常好,这是他的慈悲用心。
【佛说阿弥陀经节要。】
『佛』是哪尊佛?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们都宣说念佛法门,这里着重是指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说的『说』字,不单只是「讲」这个意思,他讲这部经,部部经都讲,为什么有的经它不用「佛说」,有的经它用「佛说」这个题目?好像《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前面就没用「佛说」,《佛说阿弥陀经》它前面的经题加一个「佛说」,为什么?难道不加「佛说」就不是佛说的吗?不是,它加了「佛说」是有它特别的意思。这个说字在古代是喜悦的悦字,竖心边那个字,好像《论语》上面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字就是用说话的说字,古时候这两个字是相通的。换句话说,「佛说」也是佛喜悦的意思、很欢喜的意思。我们问,佛欢喜什么事情?佛他所欢喜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能够度无量的众生,这是最欢喜的,其它的他都不想,他只有一个目标,度尽一切众生。用什么法门来度尽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是帮助一切众生一生当中成佛。今天的因缘成熟了,佛无量的欢喜,可以真正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佛讲这个念佛法门,体现出他的大慈大悲。
这部经,对经文比较熟的人都知道,从头到尾佛自己讲。很多经里面我们看到,经典是佛的弟子启请,一般来讲都是弟子问一个问题,佛回答。好像《金刚经》里面是须菩提尊者他发问,他问两个问题,第一个,「应云何住?」你的心住在哪里?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你怎样降伏你的烦恼心?问这两个问题,佛就为他们讲一部《金刚经》。所以佛他自己不会无缘无故讲,他是因人启问回答问题。好像钟一样,你敲它,它才响;你不敲它,它不响。为什么?它里面没任何的妄想分别执着,它随缘。所以众生有感,佛有应,如果自己要讲什么,是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这里为什么说《「佛说」阿弥陀经》?是因为没人启请他,他自己讲出来,叫做无问自说。
我们觉得奇怪,刚才你不是说佛不会无缘无故讲,一定要有人启请他才讲,为什么这部经里面没人启请他就讲?不是没人启请,确实有启请,谁启请?一切众生启请,因为众生今天得度的机缘成熟了。虽然众生他们自己不知道,原来成佛的机会到了,他自己不清楚。为什么不清楚?智慧不足,没智慧,虽然因缘到了,不懂问问题。所以懂得问问题都要靠智慧。佛的弟子个个都有大智慧,好像这部经,你看看佛主要是对舍利弗尊者讲,舍利弗是佛的弟子里面智慧第一的,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但是他也问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这部经典里面的道理只有佛才能够清楚,连菩萨若得不到佛的加持都搞不明白,所以他们都问不出来。虽然问不出来,但是佛很慈悲,见到众生的因缘成熟了,无问自说,自己讲。所以你看经里面都是叫着舍利弗,他讲一段话,舍利弗只是听,听了之后还不会问,佛又叫着舍利弗再讲一段话,自始至终都是佛的彻底悲心,流露出自性功德的经典。所以在这部经前面要加一个「佛说」,是因为无问自说的意思。
『阿弥陀经』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阿是印度的梵文,翻译成中文是无,弥陀是量,阿弥陀就是无量,佛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觉悟,所以阿弥陀佛的中文的意思叫做无量觉悟。无量觉悟每个人都有,跟佛是平等的,《华严经》里面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有如来的智慧,就是你和如来、佛的觉悟是一样,德就是福德,相是相好,就是你的福报跟佛没差别。为什么我们现在和佛差距很大?照照镜子,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佛。什么原因?佛在经里面讲,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为我们有妄想、有执着,有这些烦恼,所以不能够证得我们自性的如来智慧德相。不能证得不是说它没有,只不过是你不能证明、不能够得到它的受用,问题是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从自性来讲,人人都是阿弥陀佛,无量觉悟,不只无量觉悟,你有无量的神通、无量的福报、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寿命,一切无量统统具足,但是现在被妄想分别执着挡住了。现在怎么办?佛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一件事情,教导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行了,你自性中的无量觉悟、无量神通、无量福报、无量才艺、无量寿命就现前了。这些不是你求就求得到的,它是自己自自然然现出来的,只要你把障碍去除。拨开乌云就见到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但是不代表你的太阳没了,太阳还在天上,太阳还在那里,只要我们把乌云驱散,你就能够使自性的光明透出来。
这部经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去除乌云、显现太阳?用一句阿弥陀佛,好好念佛就能够把你的自性光明显现出来。所以《阿弥陀经》这个经题就是教我们念佛求生到极乐世界,一到极乐世界,你的自性就能够显现出来。极乐世界不是一般的世界,它叫做法性土,是自性显现出来的国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就的。我们现在念佛是和阿弥陀佛的愿搭起来,搭上钩,借着佛力将我们自性的光明显露出来,所以这个法门实在是太殊胜了。
经题里面的「经」字,所有的经的题目都有这个经字,古人解这个经字,用「贯摄常法」这四个意思。贯就是贯穿的意思,就是意思从始至终贯穿下来,结构非常之严谨,思想体系非常之严谨。好像一篇好的文章,它的逻辑体系非常之严谨,绝对不会有多余的话,也不会有缺漏的意思。用科判去分析文章的结构,你就能够看出这篇文章是不是一篇好的文章。经典你用科判去研究它,你会发现从始至终,它的章法结构确实讲做到多一个字不可以、少一个字也不可以,不增不减,意思都是圆满的。这是贯穿的意思。
摄是摄受,摄受是说这个经典很有吸引力,我们读了之后,觉得愈来愈受它的摄受,欲罢不能。世间很多好的小说都有这些摄受力,好像中国的四大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它有它的摄受力,我们看一遍还觉得不过瘾,看第二遍、看第三遍,这个摄受力强(不像我们一般的报纸,报纸你看了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它的摄受力很小)。但是这些小说如果你看上二十遍,我相信你不会再想看下去,你都看厌了,所以它的摄受力大概二十遍。但是经典不同,好像世间的经典《四书》,儒家的经典,你从小到老读《四书》都读不厌,每看一遍有一遍的领悟、有一遍的悟处,所以叫做千遍百遍都不厌。佛经比世间经典更加有摄受力,这部经典不只你这一世读不厌,生生世世读这部经都读不厌,从你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都读不厌,那个摄受力太强。为什么这么强?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人佛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意思是其深无比,永远都不会厌。这是讲摄的意思。
常呢?「贯摄常法」第三个是常,常是永恒的意思。经典讲的是真理,真理超越时空,古时候读它,这个真理适用,现在读一样适用;中国适用,外国也适用;甚至是地球上适用,外星球一样适用。这部《阿弥陀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都适用的,叫常,真理永恒不变。法讲的是法则,法则是我们现在讲的原理、原则。经典讲的是什么?一个讲理论,一个讲修行的方法,我们依据这个方法去修行,一定能够成就。这是所谓贯摄常法的四层意思,有这四层特征的文章才叫做经,经不是随随便便叫的,它真正具备贯摄常法才叫做经典。
我们将经题简单向大家做了个介绍,我们现在看经文。经文,刚才向大家做了报告,我们将这篇一千八百多字的经文节要出重点,节出八百五十个字做为大意来介绍。每部经都有所谓的三部分,叫经开三分,第一是序分,就是序言,开头介绍的部分,好像写文章有个前言;第二部分叫正宗分,就是它主要的部分;最后是流通分,流通分是做一个结论和劝我们大众去修行、去流通。先看第一部分,是经典的序分。序分第一句,所谓通序,就是所有经典都具备的部分,是普通的序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大菩萨。及无量诸天大众俱。】
我们简单的介绍这一段话,它有六种成就。第一是讲『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如是我闻」是谁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尊者,他每次讲经开头必须讲这四个字,叫「如是我闻」。因为阿难尊者是佛的侍者,跟随佛很多年,他听的经典最多最齐,而且他有个本事,记忆力特别好,只要听佛讲一次,他就能够记住,而且是过耳不忘,永远都不忘,记忆力真是好,比我们现在的计算机还要厉害。所以佛圆寂之后,大家推举阿难尊者出来做复讲,把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讲的经典重新复述出来,然后五百大罗汉这些大弟子他们记录,就形成了经典。所以经典不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编的,是佛灭度之后,佛的五百大弟子一起结集的,推举阿难尊者来复讲。如是我闻的意思就是,正如我从佛那里听来的一样(用我们现在话讲就这么简单),经典不是我自己编造出来的,是我从佛那里听闻来的,为大众坚定信心,确实是佛亲口所讲的。
这个「如是」,当然里面还有更深的意思。「如」是讲实相,真实的宇宙人生真理,古今不变,这是讲如字。「是」是什么意思?依据真理我们能够修行,在这部经具体是指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错,这是讲如是的意思。换句话讲,这个「如是」包括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法。他所讲的一切法无非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经里面讲「诸法实相」,诸法就是一切现相,实相就是真实的现相和真理。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四十九年是不是就是讲一切的宇宙人生真相?简单讲就是「如是」两个字,所以「如是」包括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净土法门正是依据实相来修行,目标就是证得实相,在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净土宗的目标也都是明心见性,证得实相。
『一时』的意思,很多人看见这个「一时」是讲时间,没错,这里是讲时成就,六种成就的第三个,时成就。这个「一时」究竟是几时?大家可能觉得佛经都不够严谨,我们一般写新闻报导都有年月日时,你讲一时是几时?好像很抽象,虚无飘渺,这是不懂得这里面的深义。一时是什么意思?要知道时间本身它是不固定的。现在物理学家为我们已经证明,相对论里面有一个结论是说明什么?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类一个错误的、抽象的概念。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相对论里面讲,是由于物体相对速度来决定,相对速度有变化,时间、空间都会变化,证明它不是固定的。所以它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是不变的,变的就不真。既然不真实,你就不可以讲几时。佛讲这部经到底是几时?一时,一时就讲得圆满。一时是几时?这个一时就是师资道合之时,是众生机缘成熟之时。
我们中国佛教有一个典故,在隋朝有一位智者大师,他是天台宗的创始人,他一生专攻《法华经》。有一天他自己读经,读到其中一品的时候,他入定了,入定之后他去到灵鹫山(《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灵鹫山讲的)。他去到灵鹫山之后,竟然看到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华经》,他还在那个法会上面听了一座,接着他出定和大家讲,释迦牟尼佛现在讲《法华经》还没讲完,这个法会还没散。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到隋朝,中间隔了一千年,一千年的时间,智者大师竟然可以参与到一千年前的法会当中,我们现在说的超越时空。所以智者大师参与法会的这一时就叫一时,机缘成熟之时。要知道佛讲经是无一时停顿,只要我们能够入定,好像智者大师一样入一心不乱的境界,就可以参与到这个法会当中。所以这个一时是几时?时时都可以,用这部经的术语说,只要你能够念到一心不乱,你就发现原来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讲这部《阿弥陀经》还没停,还在讲。所以这是时成就。
第四个是『佛』,是讲主成就,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佛的意思有三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就是自己觉悟,大彻大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无所不知,这是自觉;自觉之后要觉他,自己觉悟了,还要帮别人去觉悟,普度众生;自觉和觉他都圆满了,这就是觉行圆满,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他是一不是二。如果说自己觉悟了,看到别人没觉悟,对不起,自己都没有完全觉悟,觉行不圆满,真正觉悟的人会发现个个人都觉悟。《华严经》里面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佛成佛了,他发现十方一切众生统统都是佛。所以《华严经》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是佛。
如果我见到某个众生不是佛,说明我自己没成佛,自己是什么境界就会看到其它人是什么境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看他,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坏?成天障碍我、伤害我、欺骗我,这个人真是很坏。你见到他很坏,说明你自己都没觉悟。你是这样的境界,才会有这样的人对应得上。你是好人,你见个个人都是好人。儒家里面都讲「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大家不要搞错,不是说天下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这个是仁者,不是;真正仁者是仁慈的人,仁慈的人只有用爱心对待一切人,在他眼里面没敌人,这个叫仁者无敌。你还见到有敌对的人,说明你不是仁者,甚至你会和别人对抗、有冲突、有矛盾、吵架,或者心里面有怨恨,说明自己要反省自己:我不是仁者,如果是仁者,我就不会见到有坏人。
有时候确实是有坏人,那个不是坏人,是他一时胡涂。人人本来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怎么会有坏人?他一时胡涂才做了坏事,我们要好好教育他、好好感化他,将他扭转过来。可不可以扭转?一定可以。「人之初,性本善」,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怎么可能扭转不过来、感化不过来?只要你有真诚的爱心、慈悲心,用你的身教、用你的言教,可以把他感化过来。佛度众生是用感化,佛是已成之佛,他是真正成就了,叫人天师范,可以做人的老师,不只人的老师,天上的人(天人)都拜他做老师。所以我们称佛为大师,大师不是对一般人的称呼,我们有时对一般出家人都称大师,这个称呼有些太过分,为什么?大师是对佛的称呼,对菩萨都不可以用大师,这是尊称到极处。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是讲地点,叫做处成就,在哪个地方、哪个处所。「舍卫国」,舍卫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叫做闻物,闻是听闻的闻,物是事物的物,闻是讲多闻,也就是说文化水平很高,物是指物产很丰富的国家。其实舍卫是一个城市的名称,在这里用城市的名称来代表这个国家,因为这个城市太出名,佛当年在这个城市教化众生,讲了不少的经典。「祇树给孤独园」是一个地方,祇是祇陀太子,给孤独是给孤独尊者,是两个人。祇陀太子当时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他有一次见到给孤独尊者,这位尊者时时都帮助孤独的老人,所以别人送一个名称给他,叫做给孤独尊者,就是他常常做慈善事业,很有钱。他想向祇陀太子买一个花园,说要请释迦牟尼佛来这里讲经说法。这个祇陀太子就和他开玩笑,因为他知道这个老人的家境不错,很富有,就说:你家里黄金那么多,你要我把这个花园卖给你,除非你把我这个花园的地统统用黄金铺满,我就卖给你。
结果这个老人家,这位老人家本身的名字叫做须达多,须达多长者他就来真的,他说:好,我就铺。所以他就一车一车黄金拉到花园里,开始铺地。祇陀太子来了之后看见:你真这样做,你为了什么?我和你开个玩笑,你当真。须达多长者就讲:我这次是要请释迦牟尼佛来讲经说法,你的花园是我们这里最好的,所以我一定要买来供养佛陀。祇陀太子一听:有这样的好事,我也要做。结果那个长者说:不可以,这件事只有我一个人做,我要一个人做功德。祇陀太子就和他争起来,争功德。他说:你要买这个花园可以,我的地答应给你,但是我没答应把地上的树木给你,如果你不让我一起做功德,我就把树统统砍掉,给你一块荒地。两个人争执不下,一起去到释迦牟尼佛那里。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情况,就和他们讲:你们不用争,这个道场由你们两个人一起供养。因为树木是祇陀太子的,就叫做祇树,祇陀太子的树;这个花园已经卖给给孤独尊者,就叫做给孤独园,合起来叫做祇树给孤独园。结果两个人就不争了,摆平了。释迦牟尼佛就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入住到这个花园里面,开始他们的教学。这是讲处成就,是地点。
下面『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讲众成就,听经的大众。这里讲的六种成就,第一是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第三是时成就,第四是主成就,第五是处成就,第六是众成就(听经的大众)。好像一篇报导一样,先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这是六种成就。这些『大比丘僧』是跟佛出家的、受比丘戒的僧人。「比丘僧」前面加一个「大」字,说明他们不是普通人,是大乘的比丘,不是学小乘,大乘法。而且这里面个个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其它的佛菩萨统统来庄严道场,扮作佛的弟子。其实佛的弟子里面很多是古佛再来,他成佛远远早过释迦牟尼佛,但是释迦牟尼佛和我们众生有缘,他来示现成佛,这些古佛菩萨他们统统都来示现作他的弟子,大家等于一起演这场戏,目的就是觉悟一切众生。佛教里面是平等的,就好像在戏台上面,你看主角,释迦牟尼佛好像演主角,那些配角,可能在台下是主角的老师都不一定,大家同台演戏。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其实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统统都是来历不凡的人。经的原文里面介绍了上首十六位尊者的名称,我们这里节要就把它省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听我们师父讲的《阿弥陀经》,里面有详细介绍这十六位尊者。
大比丘的团体叫僧团,什么叫僧团?僧有清净的意思,有和合的意思,大家都能够持戒清净,都能够和合而住,和合就是大家团结和睦,绝对不会在团体里面闹意见,大家都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叫僧团。僧团不一定是专指出家,只要一个团体有四个人以上,大家以六和敬来修行,所谓「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大家就真正和合,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我们师父讲,如果这个世界出现了一个僧团,有四个人一起修行,志同道合,和合而住,这个世界消灾免难。但是很可惜,我们师父讲他五十多年教学,走遍世界各地,都没见到和合的僧团。一个道场里面有两个人在一起都会闹意见、都会吵架,所以难!我们真正想振兴佛法,要从我自己做起,能够跟道场里面,能够跟一切人都和合共住,那你就真正有心振兴佛法。有一个僧团出现,佛法就能够兴起。释迦牟尼佛当时为什么能够把佛教(佛陀的教育)传遍全世界?因为有僧团。你看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统统都是六和敬,所以这个团体庄严。我们念三皈依,「皈依僧,众中尊」,这个众就是团体,团体当中最尊贵的,众中尊,第一尊贵。为什么?因为他们和合。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经上讲大阿罗汉,阿罗汉翻译成中文叫无学,无学就是没得学了,也就是说毕业了、学圆满了,他们不单只是阿罗汉,是大阿罗汉,大乘都学到圆满了,你看看这些人不是普通人。
下面讲『并诸大菩萨,及无量诸天大众俱』,这个法会可以说无比庄严,不单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听课,在家、出家很多的信众,还有大菩萨来听课。这些菩萨是大菩萨,在圆教里面讲是登地菩萨,好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他们来庄严道场。听释迦牟尼佛讲念佛法门,不单只有菩萨众,还有天人众,「无量诸天大众」。以忉利天天主为代表,忉利天天主叫做释提桓因,他是我们一般讲的玉皇大帝,基督教里面经常讲的上帝,其实是指忉利天的天主。他和所有的天人,天有二十八层,分为三界,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一切天众统统都来齐了。为什么?他们都想这一生了脱生死、出离六道轮回。说明这个法门上可以度诸大菩萨,下可以度六道众生。无量诸天是天人,大众包括很广,六道都包括了,上至天道下至地狱。六道,下面有地狱、饿鬼、畜生,上面有人、阿修罗、天,这六道众生统统都是净土法门所摄受的根机。所以这个法会是无比殊胜。这是通序,我们介绍完毕。
下面讲别序,别序就是单独的、特别的序言。我们看经文: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看到这里,这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尔时』就是在法会开始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讲给长老舍利弗听。舍利弗是佛门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为什么要和他讲?因为这个法门不是智慧第一的人不能够领受,所以向他讲,他是代表我们大众。他讲给我们听,『从是西方』,就是从我们这个世界往西边,这个西方不是指地球的西方。你说往我们地球的西方一直走,绕地球一圈又回来了,回到这里,不是,它是从娑婆世界这里讲起的西方。娑婆世界有多大?黄念祖老居士他和我们讲,有十亿个银河系那么大,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地区,十亿个银河系(我们太阳系是银河系里面一个小的恒星系)。它有十亿个这么大,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往西边,过十万亿个这样的娑婆世界,这个不得了,大得很大,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其土有佛』,这个土就是极乐国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号叫阿弥陀佛。你看这里讲了两个「有」字,「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字斩钉截铁,很坚定的告诉我们真有,没假的,它不是传说、不是神话,真的有。而且阿弥陀佛现正在说法、正在讲法。讲给谁听?极乐世界一切大众,也包括一切世界里面的所有有缘众生,只要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你就能够听到阿弥陀佛说法。你能不能够去极乐世界?可以。你真正相信,能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就能够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聆听阿弥陀佛说法。
序分当中,两个「有」字是劝我们相信一定有,我们要信佛讲的绝无虚言。「世界名曰极乐」,这句话是劝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都不去吗?劝我们发愿。「佛号阿弥陀」,这是劝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是行。所以信愿行在序分当中已经体现出来,这是蕅益大师讲往生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叫做三资粮。资是工资(钱财)的资,资金的资,粮是粮食的粮,古人上路都要带些钱财,带些粮食、干粮上路,它是比喻你现在要往生极乐世界,上这条极乐世界之路,你要具备资粮,就是三个条件,信愿行。这是序分,讲到这里。
下面一个部分是正宗分,我们来看经文: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这是把极乐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的原因告诉我们,这是总说,开门见山向我们说明为什么这个世界叫做『极乐』。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一点苦都没有,只有快乐,所以叫做极乐。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苦!佛在经里面讲,有三苦、有八苦,八苦是三苦里面的第一种,叫做苦苦,三苦的第二种叫做坏苦,第三种叫做行苦,这是三界里面统统都要受的三大类的苦楚。
什么叫苦苦?你的身心真正感觉到苦恼,这个苦恼我们讲八个种类,叫八苦。第一个是生,第二个是老,第三个是病,第四个是死,生老病死,这些我们看得见,可以亲身体会到。还有四种是什么?求不得苦,我们很想要做的事情,常常都不能够成功,所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求不得;爱别离苦,我们所爱的人往往离我们而去,所爱的物常常变成无常,爱别离;怨憎会,我们讨厌的人往往在我们眼前,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喜欢的人偏偏不在身边,讨厌的人天天都见面,真是苦恼,怨憎会苦;第四个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讲我们的身心感受上面的痛苦,烦恼逼迫我们、压逼我们,很苦!无论你是贫穷的人也好,富贵的人也好,你这八种苦恼免不了。生老病死连皇帝都逃不过,一样有生老病死,一样会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些苦无量劫来都在煎熬着我们,我们喘不过气来,生生世世轮回受这些苦。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苦稍微减轻一些而已,哪有真正的乐?所以第二大类的苦叫坏苦。坏苦是什么?你所谓的快乐是你的苦恼稍微减轻一些,暂时停止一下,你觉得好像有点乐,这个乐叫做坏苦。为什么?因为它不长久。
我们凡夫的乐是欲望的满足,所谓财色名食睡五欲的满足。欲望的满足,好像暂时给你一些快乐,但它的后果必定是苦恼。譬如讲贪财的人,得到财富他很快乐,但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他财富愈多他愈嫌少,他愈不满足,好像一个人喝海水一样,愈喝就愈口渴,一直到最后死在财富当中,死不瞑目。倒不如那些贫穷的人,没财富的,反而死得安乐;那些有财富的死又死不了,留着口气做植物人都要享受他的财富,得不到解脱,真是苦。色欲的满足也是一样,贪图一时的快感,对身体、对心理、对家庭、对前程都是极大的伤害,而且如果是犯邪淫,「万恶淫为首」,报应一定很凄惨,现世是家破人亡、疾病缠身,来世必定是三途去受罪,苦!财色这些欲望的满足到最后是苦。名,名声大了,为名声所累,这个苦也很难受,好像那些明星、达官贵人,出门都要偷偷摸摸才行,怕被人发现、纠缠住他解脱不了,很苦!食,吃的欲望,你肚子饿的时候,给你一碗饭吃,你觉得很快乐,那是暂时苦的停止。因为你饥饿,饥饿是苦,给你一碗饭,暂时停止一下,但是你知道停止是暂时,你将来还会饿、还会有苦,它不是根本解决。而且它这个乐不是真乐,如果是真乐,一直给你吃饭,你会觉得一直快乐,你不会变成苦,但是你知道,如果你饿的时候给你一碗饭,可以,再给你吃一碗,你就觉得饱了,再逼你吃三碗、四碗、十碗、八碗,我想你已经是苦不堪言,不如不吃,说明吃到最后都变成苦,那个乐就不是真乐。如果是真乐,它不会变,一直都会乐的,很乐,快乐下去的;满足到最后它会变成苦,这个说明不是真的,这个叫做坏苦。所以五欲的满足统统都是苦,而且它是无常,即使你有福报、你享受快乐,只是暂时,福报享完了,又会堕落,又会捱苦。
第三大类叫行苦。行苦是什么?这个行是非苦非乐,非苦非乐本来是好事,它是在一种禅定状态,但是它不能够持久,因为不能够保持,所以就有苦。这种体验是什么人的体验?无色界的天人他们有体验。欲界里面三种苦都有,苦苦、坏苦、行苦都有,生老病死都有,他有欲望,有欲望一定有痛苦。他们修行提升了,从欲界升到色界,色界是什么?色是物质,他有物质,有身体,但是它没欲望,它的苦就减少了很多,没苦苦了,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些都是由欲望带来的,他没欲望,这些苦统统没了;但是他有坏苦,他的身体不能够保持,他的境界、他的寿命有一定时期,他不能够永远如此,这是坏苦,好时光过得快,很快他就觉得寿命到了,又要堕落。无色界是连身体都没有,没物质的,无色,我们说灵界,这是定功层次最高的,无色界天人连坏苦都没了,因为他没色身,他没物质的世界,他就不会有坏的苦,有物质才有坏,他没物质,但是他有行苦。行苦是什么?他不能够保持他的定功,寿命很长,但是都有最终结束的一天,到了结束那天,他就觉得非常之痛苦,所谓登得高摔得重,他们的境界很高,一摔下来往往是摔得很惨。所以《法华经》里面讲三界统苦,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是一个苦字,我们根本没有享受过真乐,我们是但有诸苦、无有众乐。
《阿弥陀经》这里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使我们非常之向往,很羡慕。无众苦是什么?三苦都没了,苦苦、坏苦、行苦统统没有。那里没生老病死、没求不得、没爱别离、没怨憎会、没五阴炽盛,这些苦统统都没有,坏苦、行苦都没有,只有清净的妙乐。这个乐是离开众苦之后的乐,那个乐是真乐。为什么?它不是相对于苦的乐。我们凡夫享受的乐是相对于苦的乐,好像饿了,给你碗饭吃,你就觉得快乐,那是相对于饥饿讲,饱是一种快乐,那个饱不是真乐。五欲的满足都是这种情况,好像人吸毒一样,毒瘾来了之后一定要吸,吸完之后觉得好像乐,乐了没多久又苦了,从来没体会过什么叫快乐。极乐世界它没相对的,绝对的快乐叫极乐,那个境界叫做不可思议,只有诸佛如来可以讲得清楚,这是佛的乐的感受,凡夫体验不出来。我们再继续看下面经文: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罗网。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这里是为我们说明所受用的居住环境之乐。先讲环境,极乐国土里面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我们这里简要一些,『七重栏楯、罗网、行树』。这个「七」字是表法的意思,它不是真正的数字,真正是无量无边,用一个「七」是表圆满。为什么用七字?这是和三十七道品相应,三十七道品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它有七个科目。我们最近将三十七道品用国语讲解了一次。它有七个科目,简单提一提名,叫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七种科目。因为极乐世界它居住的环境都可以为众生说法,讲的是什么佛法?三十七道品,也就是佛法的总纲领。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世界,不只佛讲法,环境所有的花草树木,栏楯就是栏杆,居住的环境有罗网,罗网,古时候宫殿有一个罗网是防止飞鸟在屋檐里面做巢,用那个来防止,极乐世界不需要这样做,这些罗网是装饰宫殿的建材,很庄严、美丽。行树是一行一行的宝树,宝树的树叶随风飘动,发出的美妙音声都演奏出佛法,我们听了之后开悟。
下面说『皆是四宝』,「四宝」不是指四种宝物,它是表法的意思,表示四净德,叫「常乐我净」四净德,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性德。常是常久,我们这个世界无常,极乐世界是常久,永远不变化,众生的寿命无量劫,他不会有生老病死的苦恼;乐是极乐,这个乐是清净的乐,不是世间讲烦浊的乐;我,这个是讲的法身我,不是我们凡夫认为的肉身是我。一般颠倒的众生都把身体当成是我,为这个身体可以说辛苦一辈子,为五斗米折腰,做肉体的奴隶,满足肉体的欲望,造了无量无边的业,不知道这个肉体不是我。为什么?因为这个肉体将来要扔下,你走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怎么会把肉体带走?它不是你,充其量只是叫它是你所有的,是你的所有物。好像我们一件衣服一样,这件衣服穿在身上穿了几十年,到有一天它老了、它坏了,你把它脱下来,换一件新衣服,这是所谓的轮回,舍身受身,所以身体好像一件衣服,怎么是我?没人把一件衣服当成我,最多是叫我的衣服。我的身体用到旧了,用到不好用了,把它放下,换个新的身体。在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都明白这一点,绝对不会执着这个肉身,他们知道真正的我是法身,法身是整个宇宙,尽虚空遍法界统统一个自己,一切众生就是我。我和众生一体,怎么可以在一体当中分彼此、分你我?那就错误了,在里面生出矛盾、对立、冲突,这是迷惑颠倒。
净德是清净,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污染。我们这个世界污染严重,现在科学家拼命呼吁要爱护地球、要环保。为什么?这个地球已经污染得不能够再污染下去,已经到达了重病的地步,地球母亲生病了,气候变暖、灾难频繁,统统是因为人类不懂得爱护地球。现在提倡环保有没有作用?不能说没作用,但是作用甚微。为什么?因为环境的污染,根本的原因是人心的污染,人有贪瞋痴,它就会污染环境。他贪心、唯利是图,拼命去享受,拼命去消费,拼命去生产,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这些所谓的温室气体,使全球的气温普遍上升,南北两极的冰加速度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我们香港海平面离得很近,水位很高,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香港机场就没了,很危险。这是人类心灵当中的污染,所以要真正环保要从哪里入手?净化心灵。讲经说法、教育大众这是净化心灵。把我们的贪瞋痴放下,再看这个世界,统统都是清净世界。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为什么叫清净国土?因为那个世界的人心统统是清净的,绝对不会有贪瞋痴,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心地清净,你的国土、你的环境就清净。常乐我净是四净德,叫四宝。这四宝是相对于我们世间来讲,相对于我们世间,我们是无常;我们是苦,没乐;我们是执着假我,忘记了真我,执着肉身,迷失了法身;我们是受污染,我们的思想上、精神上、心里面统统都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损人利己的烦恼污染,没有清净。极乐世界是常乐我净。『周匝围绕』是讲这些宝物,四净德之所变现出来,围绕着这些环境。下面我们看经文: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池中莲华。大如车轮。微妙香洁。】
极乐世界,讲到『七宝池、八功德水』,池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湖泊,它的池是很大的池,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这个池是七宝所形成的,七宝,所谓的金、银、琉璃、玻璃,这个琉璃是我们现在讲的玉,玉石是琉璃,玻璃是水晶,这些都是天然的,晶莹剔透,做成大池。池里面装的是八功德水,这个水有八种功德,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这八种功德。玄奘法师,我们民间讲的唐三藏,玄奘法师他翻译的《阿弥陀经》里面有介绍八功德水是哪八种功德。七宝,刚刚讲的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里我们省略了,统统都是世间人认为的宝石、宝物,爱不释手的宝物,但是在极乐世界这些都不值钱,拿来做水池的底,做建筑材料用,好像我们现在的泥沙、石子一样。有没有人把石子从地下捡起来戴在脖子上、挂在耳朵上、戴在手指上到处向人炫耀:你看我有这些宝物?不会。极乐世界的这些宝太多了,没人去戴它,都不值钱。所以那里的众生绝对不会有贪心,因为物质极大丰富、应有尽有,而且统统都是宇宙里面最好的、质量最优的宝物,随手捡来都是价值连城的,没人希罕。八功德水充满在池里面,你可以在里面游泳,你游游泳,可以开悟。我们现在难得去游泳池游一圈,觉得挺舒服,特别现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在池水里面降降温就觉得不错了;如果你在极乐世界游八功德水,那种享受世间人想象不出来,可以帮你解脱烦恼,可以使你开悟,可以使你证果,可以使你成佛,所以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池底还有『金沙布地』,这七宝池下面有沙。好像我们香港人很喜欢去海滩游泳,下面有海洋的沙,走在上面都挺舒服,极乐世界的人大概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它的池底都有沙。这些沙是金沙,纯金的,我们现在去周生生金铺里面看的金,叫做四九足金,对比极乐世界的金差得远,极乐世界的金才是纯金。纯金,而且是很细很细的沙,它不会坚硬,它很柔软,走在上面比我们现在走的海沙还要柔软,很舒服。池的四边,就是大湖的旁边还有给你散步的道路,『四边阶道』,你不想游泳,可以在旁边散散步,领受一下大自然的风光。这些道路是金、银、琉璃、玻璃合成,有黄金、有白银,绿琉璃就是我们讲的绿玉,晶莹剔透的玉石,水晶都是天然纯正的宝物,合成道路。你走在上面,那些道路非常之柔软,好像一张地毯一样,踩下去有些弹性,这种感觉非常之好。
我们问,为什么极乐世界有这么殊胜的环境?因为那里的众生没烦恼,他们的心地都是清净的,所以能够变现出这样殊胜的环境。当然最重要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功德加持,这不是靠我们自己福报能够得到的,是阿弥陀佛的福报。我们问,我们凭什么能够享受到这么殊胜的环境?我们的福,修多久的福才可以修到?这不是你的福,不用你自己去修,阿弥陀佛给你的。打个比方讲,你如果一出世,生在皇帝家,做了王子,是不是你一出世你的受用、你的享受和皇帝一样?皇帝吃什么你也可以吃什么,皇帝用什么你也可以用什么,那不是你自己挣回来的,不是你打的天下,是你的皇帝爸爸给你的。去极乐世界也是一样,你一去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福报给你享受,那不是你自己的福报。所以一去到极乐世界,你的受用和佛、大菩萨一模一样,你说这殊胜不殊胜?我们说,修行不是要以苦为师吗,你那么奢侈怎么行?这不是奢侈,极乐世界里面所有的环境、所有的受用都是自性性德自然流露的,它不是刻意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自性性德所形成的。
下面讲的『上有楼阁,池中莲华』,上面有宝楼、亭阁,大概大的湖里面有湖心亭,你可以在里面歇一歇,游泳游累了在那里歇一歇。池里面有莲花,这些莲花是四色莲花,所谓「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红黄青白这四种颜色是代表四原色,这四种颜色可以合成无量无边的颜色,它不单只是四种颜色。莲花,是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在莲花化生,所以在极乐世界不是父母所生,他不是胎生,是莲花化生,不用受胎狱之苦,而且莲花化生有一个好处,不会有亲情的执着,没爱别离之苦。这些莲花很大,这些莲花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众生念佛功德感应来的,你发心念佛了,极乐世界七宝池就长出莲花,你念佛念得好、精进,莲花就愈长愈大,光色愈来愈漂亮。到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拿着这朵莲花来接引你往生。所以我们这一生什么都不要求,求什么?只求往生极乐世界,求我们在七宝池的那朵莲花又大又漂亮,阿弥陀佛早点来接我们去往生,离苦得乐。这个『微妙香洁』的莲花是代表我们的功德,我们的清净心所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同一时间继续向大家做汇报。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