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有机食品热的冷思考

编者按: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经成为百姓的新诉求。在这一背景下,有机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按照相关标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

编者按: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经成为百姓的新诉求。在这一背景下,有机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按照相关标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各种化肥、农药、激素等,有机食品的产量低、价格高,是个高门槛的消费领域,市场上真正的有机食品也并不多见。不过,近年来假冒有机食品却屡见不鲜,市场乱象令人眼花缭乱,而普通消费者虽然食品安全意识空前觉醒,但对有机食品的认识总体还较为模糊,对有机生活的追求也多处于盲从状态。本期专题报道期望能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有机食品生产,更理性地看待有机食品消费,同时呼吁农业生产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有机食品市场乱象调查

半月谈记者 郭强 李松 潘林青

有机产品种植困难,加工规范,一般产量较低。然而,从市场上放眼望去,打着各种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剂等招牌的有机食品不在少数。这些有机食品都是真的吗?本刊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调研。

市场混乱,真假难辨

在江西省南昌市多家超市内,记者看到标着有机字样和相关标志的大米、蔬菜水果以及酱油等产品随处可见。但是仔细辨认,却发现其中问题不少。

例如,同一品牌5公斤装的大米,有某某优质盘锦大米和某某优质有机盘锦大米两种包装。前者标价为39.9元,后者价格为47.9元。算下来,普通优质大米的价格为3.99元/斤,而所谓的有机大米价格则为4.79元/斤。该超市的售货人员坦陈,这并不是真正的有机大米,只是打上了这个标志而已,真正的有机大米比这个要贵得多。

在现场购买大米的市民王女士表示:现在市场上打着有机字样的产品越来越多,也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般情况下,带有机字样的价格都要高一些。

江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管理处处长兰祥光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市场上有机大米的零售价格应该在20元左右一斤,如果与这个价格相差太大,就很可能有问题。

在重庆渝北区的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同样看见各种有机稻米有机蔬菜陈列在货架上。细细察看之下,在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莴笋、空心菜等有机蔬菜包装上,只有商品价签和所谓的认证标志,上面连产地、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都是空白。

记者询问超市工作人员这种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有何不同,工作人员也不甚了了:反正就是营养高、品质好呗,价格当然要贵一点咯。

业内人士介绍,许多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大做文章,炒作绿色有机等概念,从中获取利润。

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地下一层超市,有机农庄品牌的圣女果有机码一应俱全。而另一些产品的包装上却贴着企业自制的白底绿边防伪追溯标志。当几种产品摆放在一起时,外观都差不多,消费者很难辨认个中差异。

市场上常见的违规做法有两种,一是本来没有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却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打上有机的标志,做虚假宣传;二是企业尽管做了认证,但在生产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操作,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有机的要求。兰祥光说。

有机难种,认证好拿

实际上,真正的有机产品并不好种。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傅严培告诉记者,有机农作物种植风险比较高,要真正达到有机标准,投入的成本十分高昂。

傅严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有机水稻为例,如果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生产,一般而言每亩产量只能达到两三百斤,远低于目前一般水稻每亩1000斤的产量;同时有机水稻种植劳动力、技术投入也远远高于一般水稻种植。平均一季水稻亩均投入需要7000元以上,如果遇到病虫害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相当惨重。

为了提高有机农业生产附加值,傅严培曾在龙桥街道蔬菜生产基地试点组织生产了200多亩有机蔬菜,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下,生产出真正的有机蔬菜难度非常大,而且感觉认证机构也不靠谱。这些机构声称只要给钱就给认证,每年要保持认证,只需缴纳手续费。因此,有机蔬菜试点生产一年后,傅严培就不得不放弃了。

记者在重庆涪陵、长寿等地采访发现,如果要想仿冒有机水稻,成本低很多,而收益却非常丰厚。据两地一些基层农技人员介绍,在一些地方,获得一个有机水稻认证,花钱就能买到,认证费用一般只在10万元以下,而获得所谓有机认证之后,水稻价格平均能从每斤1.2元上涨到8元至10元左右,利润非常丰厚。

此外,当前认证机构较多,彼此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由此导致乱象丛生。

认证机构如果是企业化运作,就要追求效益,所以有些机构可能就会尽量压低认证费用,比如安排检查的人数、次数减少,这就使认证过程出现了漏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少认证机构还存在重认证、轻管理的问题,没有条件开展有效的跟踪抽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教授指出,政府部门应保证对认证机构的监管和制约,在评定具有认证资质单位的同时,还要建立淘汰机制,适时清除不达标或违规的认证机构。

监管松弛,贻害行业

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要高出普通食品许多。广西八桂田园生产部负责人韦志林说,以有机菜心为例,种植一亩菜心所需的肥料、人工、防虫设施、认证管理费等大约为7000元,因此每公斤有机菜心的生产成本约为14元,是普通菜心的几倍。

正因有机食品生产成本高,一些生产者受利益驱动,很难严格按标准生产。在山东、广西一些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个别农民坦承为了增产,使用过违规的化肥、农药,也有农民坦言尽管有生产标准,但实际操作就靠自律,谁来监管?

有机产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山东肥城市农业局副局长赵胜文表示,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哪个部门都说得上话,但哪个部门也不是完全说了算。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缺位,就管不好有机食品。

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反映,由于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生产一般规模较小、零星分散,这些情况也给监管带来了不便,容易形成漏洞。同时记者也感觉到,监管部门往往对分辨有机食品的真伪不够重视,认为食品只要保证质量安全,吃不出毛病就可以了。

由于监管乏力,刚受到消费者青睐的有机食品就开始遭遇信任危机,给真正想发展有机产业的地区和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从事有机生产的山西忻州市三晋庄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表示,长远来看,有机食品前景大好。但是当前国内的有机食品市场秩序混乱,鱼目混珠、高价叫卖等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了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江西万载县有机农业办公室副主任陈湖南认为,现在国内有机食品市场混乱,如果不严格管理,将来可能会积重难返。目前万载生产的有机食品80%以上都是出口到国外市场。

假钞多了,真钞也会贬值。陈湖南说,希望国家认监委、工商、农业和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加强有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好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权威回应:监管要严格,消费需理性

半月谈记者 高远至 实习生 刘纪元

面对有机食品领域的种种乱象,不少消费者只能用脚投票,选择放弃购买。监管层显然已经注意到了混乱的市场给有机食品行业带来的致命影响。从7月起,相关新规(包括最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最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开始全面实施。这是否会给有机食品行业带来一个崭新的气象呢?

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所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显军,他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和诚信水平下,新规的实施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有机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有机食品是高端的、小众化消费品

记者: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如何?您认为在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

李显军:今年5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发布了相关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有机食品年销售额达到800亿元,认证面积有360多万公顷,生产企业8000多家。这个规模相对于我国整个食品行业来说,所占比例微小,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但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的空间将十分巨大。我估计,未来十年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年均增长速度会达到20%至30%,生产和消费的总量能占到整个食品行业的2%左右。

记者:即使达到这个规模,仍然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李显军:确实,有机食品是高端的、小众化消费品。一方面,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压力,而有机生产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可以增产,或者至少不减产。另一方面,有机生产在技术上也面临瓶颈。一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一些作物来说,现在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药剂和措施还不足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二是土壤培肥技术,有机生产要使用有机肥,而有机肥的来源和数量都受到限制。

另外,我想强调,有机食品跟安全食品不是一个概念。我国食品分为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个类别,有人认为,这三类食品中,有机食品最安全,其次为绿色食品,最后为无公害食品。其实这么分并不科学。我们认为,三类食品首先都是安全的,这是进入市场销售的前提,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上。尤其在我国国情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记者:那么我们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何在呢?

李显军:除了满足一部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外,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带动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有机生产不使用化学药剂,排除了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同时又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有助于产品质量控制。二是为农业发展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当前,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有机生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有机认证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

记者:我们了解到,有机市场的乱象不少出自于认证环节。那么当前国家如何确保认证机构的权威性?

李显军:我国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设立是开放的,只要符合认证认可条例的相关要求,就可以向国家认监委提出设立申请。目前,我国获得国家批准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一共是23家,这其中有的隶属于政府部门,有的是国有企业,有的是私营企业。应该说,只有通过这些机构认证的才是有机食品。当然,对这些认证机构国家也有严格的监管,按照认证认可条例,还有认证机构管理办法,一旦发现认证机构有违规行为,轻则罚款,重则暂停认证资格直至撤销认证资格。

记者:那么认证过程又是怎样的?

李显军: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认证机构进行有机认证,必须按照这里面的规定来办。比如说,产地环境要符合国家标准,这需要专门的机构做检测;生产过程需要生产者准备材料,认证机构审核认为合格的,会安排检查员到现场检查;检查员检查合格,最终产品还要经过检测,按照最新的规定,农药化肥残留物不得检出,还有其他的一些指标都要合格。这些环节都通过之后,认证机构再决定发不发有机证书。

记者:这个过程是不是也存在一些漏洞呢?为何市场上有不少假货?

李显军:在今年最严新规实施之前,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混乱。尤其让人容易钻空子的地方,就是对认证过的有机产品数量缺乏控制。比如说,一家生产企业有10吨有机大米的生产能力,而且是经过认证的,可是它卖完之后,会不会去别的地方再买进20吨大米冒充有机大米?或者会不会把普通大米和有机大米混在一起卖?以前数量控制不严格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现在新规实施之后,应该说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如果一个企业只有10吨有机大米,每公斤装一袋,那么这个企业可以申请获得1万张防伪追溯标志,贴在小包装袋上,依照上面的惟一编码,消费者可以到统一的网站上去查询这个产品的基本情况,判断真伪。这就很好地防范了以劣充好、随意贴标等行为。

实施最严新规,加强监管工作

记者:看来最严新规的威力很大。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显军:所谓最严新规,是国家针对有机食品市场的混乱局面出台的一系列十分严苛的新规定,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修订后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还有全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这些规定都相当严格,比如新的国家标准规定,有机产品不得检出农残物,有机生产用水要达到饮用水标准;新的认证实施规则要求,有机认证须更侧重对产品的认证,如果种蔬菜,就是每一茬蔬菜都要经过认证;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更是直接规定了哪些产品可以做有机认证,哪些不可以做。从这些新规可以看出,国家对治理有机食品乱象,加强有机市场监管所下的决心。

记者:那么新规对监管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显军:新规实施之后,方便了消费者和商家,他们能更加简单易行地判断哪些产品是真有机,哪些产品是假有机。没有防伪追溯标志又号称有机的产品,商家首先就有责任不让其出售;消费者买了有机食品,如果上网一查,没有对应的信息,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这些都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通知,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让最严新规得到最严格的落实。

记者:您如何看待最严新规对有机食品行业的影响?

李显军: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因为新规要出台,业内就有人说严冬到了,因为这些新规一实施,不少生产者可能就拿不到有机认证了。但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诚信水平下,应该从严管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新规实施增加了有机食品生产和认证的成本,还有约1/3的企业退出了这个行业,但剩下的都是管理水平比较高、市场信誉比较好的企业,挤出了行业的泡沫,提升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对促进有机食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功莫大焉。

向农业转型要保障

半月谈记者 李松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转而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有机食品的热销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由此,农业生产安全的内涵已从单纯保障农产品供应,延伸到确保农产品品质安全、环境安全等,这对我国农业发展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应该承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通过体制改革、加大补贴等方式,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强化物质保障等措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应。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农业的高产正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等物资的高投入。

目前,农药、化肥的滥用和残留已成为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源头祸端。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是要从生产着手,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从主要追求农产品产量到产量、质量、健康并重,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的发展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人们的安全意识、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和意愿为健康食品付出较高价格,一个庞大的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这为农业转型提供了最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当然,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要实现转型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要始终坚持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对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标准化生产的农民给予资金补贴和物质补助;对安全、环保农业进行专项扶持和引导,调动农民在农业生产转型中的积极性。

要重点依托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环保的、生态的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完善配套的财政、金融、科技支撑政策,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要格外珍惜我国传统农业中的宝贵经验,如西北坎儿井、西南丘陵冬水田、江浙桑基鱼塘发掘这些生产方式的科学内核,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我们相信,我国能解决人民吃得饱的问题,也一定能解决人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但必须不断地探索积累,巩固成果,把食品安全真正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牢固基础之上。

发达国家严管有机食品

在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时代,有机食品因其处于健康食品的最高级,而广受欢迎。但是,在发达国家,食品要想打上有机的标签并非易事。通过设置非常严格的标准,美国、瑞典、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有机食品准入的高门槛。

由于标准严格、价格偏高,即使在发达国家,有机食品也只占食品总量的一小部分。一些国家借有机农场创造出的社区食品供应模式值得借鉴。

  认证标准严格

  究竟什么样的食品才算有机食品?

在美国,负责制定标准的是农业部下设的全国有机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包括农民、环保主义者、消费者代表、食品加工者、零售商、生物科学家和农业部有机认证代理,几乎集中了所有利益相关方。该委员会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有机农作物标准。具体来讲,包括土地3年内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在有机农场与非有机农场的接壤处设置缓冲区以避免违禁物流入,不能使用转基因种子等等。畜牧业的有机标准更为严格,包括使用有机饲料,不能使用激素等促进生长的药物,不能使用抗生素,活动空间不能过分拥挤,安排定量时间到户外活动和沐浴阳光等等。希望获得美国农业部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可提出申请,然后农业部会指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认证代理去核查。美国农业部每年还要随机到3000处有机农场抽查。

日本同样规定了作物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年限,并且要求利用堆肥改良土壤。同样,如果周围农田的农药和化肥被风吹过来,也无法认定为有机食品。日本农林水产省设立了匿名调查小组,揭发了不少违规行为。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也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法国生态农业标签的认证主要由农业部负责。贴有生态农业标签的食品表明它至少有95%以上的配料经过授权认证机构的检验,是精耕细作或精细饲养而成,没用过杀虫剂、化肥、转基因物质或其他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法国企业的自检也极为严格,因为一旦发生问题需要召回,损失的将不仅是金钱,还有企业的信誉。

在瑞典,有机食品的生产认定和销售必须遵循欧盟相关条例以及瑞典本土的规定。例如生产商要将猪作为有机产品进行出售,至少要喂养6个月的有机饲料。成为有机产品还需通过瑞典KRAV等组织的认证。KRAV的认证领域比欧盟广,在一些情况下认证标准比欧盟标准更加严格细致。它除了认证有机食品,还对食品机构和饭店进行认证。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可以同时打上KRAV的认证标志和欧盟的认证标志。

推广仍有难度

近年来,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较快。美国201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达26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7.7%,远远高于食品行业平均增长率,是200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的四倍多。其中,有机果蔬规模最大,占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39.7%,占全部果蔬销售总额的比重也高达12%。有机奶制品规模次之。

同样,法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也在10年内翻了两番,其中规模最大的生态食品是水果蔬菜和奶制品、鸡蛋等。过去10年,法国从事生态食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数量由5000家增加到了1.2万家。在政府的鼓励政策下,今年第一季度法国生态农田面积已突破100万公顷大关。

瑞典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广有机食品。2010年,瑞典地方政府和公共机关购买的食品中,有机食品占到14%,政府希望到2013年将这一比例提升到25%。

日本国内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也在不断增加。2006年2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有机农业法》,次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推进有机农业的基本方针》,提出要开发和普及有机农业技术、充实培训教育、增进消费者的理解和关注。

不过,由于标准严格、价格高昂等因素,有机食品即使在发达国家仍然属于高端小众食品。有机食品价格往往是普通食品的两倍甚至更多。2010年,美国有机食品销售额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4.0%。瑞典市场这一比例为3.1%。日本这一比例较高,但仍不到10%。

与此同时,政府给予有机食品的支持也非常有限。美国政府尽管鼓励发展有机农业,但并未将其作为政策重点。美国现行农业法案包含的有机农业计划是非强制性的激励计划。申请加入该计划的农场主需要达到有机生态系统实施方案的要求。农业部视达标程度给予资金支持。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1年申请参与有机农业计划的人数较前一年增加,但援助资金总额却较前一年下降。当前,有机农场占美国农场的比重尚不足0.8%。同样,美国政府用于鼓励有机农业发展的资金仅占农业总预算的很小一部分。从2008年至2012年政府支持有机农业的专项资金还不到美国联邦政府农业开支的0.15%。今年受到旱情影响,美国联邦政府用于鼓励有机农业的资金将更少。

瑞典政府虽然在力倡有机食品消费,但是由此带来的开支上涨也引起舆论质疑。据估计瑞典政府机构食品消费的12.3%花在了有机产品上,一年下来整个开销比只购买一般食品多花费约2亿瑞典克朗(约合3000万美元)。

有机带动创新

虽然有机食品在市场上规模有限,但是由此引发的创新,以及所代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仍值得关注。在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食品超市,其销售的有机食品约占总数的93%;二是类似于早市的农夫市场。尽管后者仅销售了约7%的有机食品,但在美国有机食品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因为有机农场多数是中小农场,需要农夫自己拓展销路。美国艾奥瓦州有机果蔬农场主乔林奇告诉记者,如果把农产品卖给杂货店或中间商,他只能以批发价出售,而通过农夫市场,生产者不用承担折价出售的损失。

此外,美国还有些地区的有机农场具有强烈的社区特色。美国马里兰州有机农场经理迈克赫勒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农场由社区投资,主要目的也是服务社区。农场产品专供本地社区,非本地居民有钱也买不到。表面上看,这似乎有些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但实际上保证了投资本地、回流收益和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赫勒介绍说,他经营的社区有机农场一共有300户家庭会员,每户家庭每年要缴纳会费5500美元,定期到农场按配额领取有机产品。其实,这个285英亩的中型农场的产量远远超出养活300户家庭的需要,会员家庭限量采摘和高价购买的有机食品仅占农场总产出的五成,另外四成农产品免费捐给社区生活困难的家庭,剩下的一成农产品,部分半价出售给使用食品券的当地贫困家庭,部分以工作换食品的形式补偿给忙季帮工的人。通过这种方式,高端消费者不仅保证了有机食品的供应,也支付了社区减贫的成本。

有机蔬菜是这样种出来的

半月谈记者 潘林青

夏末时节走进山东省苍山县,放眼望去是连片翠绿的菜地,其中一片50亩的菜地前挂着一块九合有机韭菜的广告牌,看上去特别醒目。

我们这里生产的全是有机韭菜,是全县第一家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全县最早从事有机韭菜栽培、最先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苍山县九和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怀华告诉记者。

苍山县是中国蔬菜产业十强县,2011年蔬菜收获面积100.2万亩。近年来,苍山县大力发展高端有机食品,九合有机韭菜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品牌。记者就以有机韭菜为例,向苍山县基层干部和农民详细了解了有机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

苍山县农业局局长王永学说,有机蔬菜的有机是指一种生产、加工方式,而非有机化学中的有机,它要求生产过程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不得使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及其产物。

不是所有土地都能种有机蔬菜的,在种植之前土地还要有个转换期,否则根本拿不到土地的有机认证。李怀华说,转换期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有机产品的纯洁,如已经使用过农药或化肥的农场要想转换成为有机农场,需按有机标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在停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后经过2至3年的转换期后才能正式成为有机农场。在转换期间生产的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

土地转换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生产了。九和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孙德玉已有多年有机韭菜种植经验,他指着眼前的韭菜大棚感慨地对记者说:种有机韭菜可不易,比种普通韭菜费时费力得多。从种到收,每个环节都不能乱来,要按照一套严格的流程进行生产,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除草剂、激素等。

孙德玉说,比如除草,普通韭菜打上除草剂就可以了,而有机韭菜则不能这样,需要靠人工拔草,夏季杂草生长旺季一天半就需要拔一次,用工量很大;除虫也不能用农药,而是用防虫网和黄板等物理防治手段;灌溉则全部采用滴灌和微喷,水源来自地下170米,须符合清洁要求,并有韭菜生长所需的矿物质。

除了这些,施肥也有大学问,不能随便乱用化学肥料,只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牛粪、豆粕、沼液及生物肥料。和记者一同下乡的苍山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付文峰补充道。他常年负责管理全县有机食品生产,多次到过九合有机韭菜生产基地。

在付文峰等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泥池面前,里面装满了牛粪。付文峰告诉记者,这是有机韭菜的营养池,里面放入了EM菌,可以加速牛粪的发酵。经过一两个月,里面的牛粪就可以变成营养丰富的有机肥,让韭菜长得又粗又壮。

记者在九合有机韭菜生产基地采访时,正好赶上农民收割韭菜。记者看到,新收割的韭菜被送到了基地内的包装室,里面有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碌着分拣韭菜,品相不好的被分拣出来扔在一边,品相较好的被简单清洁整理后包入一个长条形透明塑料袋子中,然后贴上一枚椭圆形的有机认证标志(上面包括国家有机认证标志、认证机构标识等内容)。

可别小看了这枚标志,它可是有机韭菜的身份证,刮开涂层看到认证码后,到网上查询就能分辨真伪。苍山县九和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公伟告诉记者。

在公伟的演示下,记者刮开了一枚印有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椭圆形有机标志,看到了一个17位的有机码。随后,记者登陆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将这个有机码输入之后,电脑上随即显示您查询的有机码13412111744321725对应的商品信息应该是由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苍山县九和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九合牌韭菜。

记者了解到,每枚认证标志有一个惟一的编码,由17位数字组成,其中认证机构代码3位、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每一枚有机标志的有机码都需要报送到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任何个人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查到该枚有机标志对应的有机产品名称、认证证书编号、获证企业等信息。

此外,为确保质量,有机产品还有一套严格的追溯体系。王永学告诉记者,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生产、加工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有机产品销售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经营过程中,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跟踪检查体系和生产、加工、销售记录档案。

有了这样的身份证和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九和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韭菜根本不愁卖。虽然出厂价每公斤高达20元,我们生产的有机韭菜还是非常畅销,有时还供不应求。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甚至还能卖到每公斤40元。公伟说,在这种行情下,合作社每年产值高达上百万元,也带动了许多农民增收致富。

小资料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指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无公害食品可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可使用生物转基因技术。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可限时、限量、限种类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但不能使用生物转基因技术。

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食品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不得使用生物转基因技术。

更新于:2023-08-04 05:22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