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楞严经简释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一.佛说本经之人缘(原译卷一)论述阿难尊者在讨饭时,被外道摩登伽妇的女儿钵吉蹄,应用梵天咒术所迷惑,几乎毁去戒体慧命。後由佛陀持诵《楞严咒》,并..

一.佛说本经之人缘(原译卷一)

论述阿难尊者在讨饭时,被外道摩登伽妇的女儿钵吉蹄,应用梵天咒术所迷惑,几乎毁去戒体慧命。後由佛陀持诵《楞严咒》,并遣文殊菩萨持此咒前往救护阿难,接着提挈他们共至佛所。这时阿难顶礼号泣,痛恨一贯只求多闻,不肯实修,几至丧失戒体。

是以祈求佛陀开示十方如来,所以得证佛果,成就妙奢摩他、三摩提、禅那的菩提大定,最初下手的方便窍门。佛陀应他之请,就说出三昧之王--大佛顶首楞严王。这楞严大定,具足六度万行,是十方如来超越死活苦海,通晓涅盘彼岸的无上窍门。

二.徵心辨妄(原译卷一)

佛问阿难为何削发修行?阿难答以看见如来相好而渴仰,是以削发修道。佛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死活相续,病源也就在这厌染求净的一念,都是不知自己本有一常住不变,清净圆满的真心(即如来藏心),而错认意识妄想心(第六意识),为自己真正的体性。

佛续之又问能知相好者,到底为何物?阿难答以因「眼」见,「心」生爱乐。佛追问心和眼的所在,因心、眼的作祟,使我们轮转六道。若不贴心、眼的所在,就无法征服污染和扰乱本性的尘劳。後阿难所答:此心在身内、在身外、在眼根、在明暗之间、在随合随有处、在中心、在无着处,都被佛一一辨证,加以否定!这时阿难请求佛陀指出心的所在,佛陀开示说一切众生,迷失了真实的素心,是由於不知迷悟二种根本:(一)认定攀缘心(第六意识)为自己的真实本性,这恰是死活的根本。(二)无始以来,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即第八微细精想根性),由於不守自性,致随缘而起妄想,众生误认攀缘心为自己的心性,对真如本性,反弃而不顾,不知这恰是证菩提涅槃的根本所在。

随後佛陀举拳再寻问阿难,到底以何为心,知这是拳?阿难即答,能仔细推究寻逐的就是心。佛陀开示说,此心是对当前六尘的虚妄相状,所生起之分别妄想心,乃是尘影,随尘生灭。阿难认为离了这能分别觉知的攀缘心,岂不成了没有心的人?这时佛开示说宇宙森罗万象,皆是真心随缘变现的幻象,并无实体。又说对当前六尘境相,另有能分其余自性,就是真心了。若这能分其余自性,离尘就消失,即非真心。

三.论见显真(原译卷一、二)

接着佛陀用各种奇妙和逻辑性的譬喻,从眼根中指出本自圆满妙明,常自寂照的真心(如来藏心),所谓「十番显见」是也!即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显见不分、显见超情和显见离见。末後论及前见精所带二种倒置「见妄」,即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

四.万象皆由真心影现(原译卷二、三)

真心不只近具根中,实则远该万法,量周法界,故佛陀又具体的指出四科,即五阴(色、受、想、行和识)、六入(即六根)、十二处(六根和六尘)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所谓心理、心理、物理和宇宙寰宇等,都是虚妄不实,本来就长短人缘,也非自然的如来藏妙真如性,随缘显现而已。【全相即性】

五.揭示真心的实相(原译卷三)

因阿难执往日所闻「人缘权教」,认为世间诸相,是四大(地、水、火、风)人缘和合而有;故闻佛於四科法中,一一皆云「本非人缘、非自然性」,所以责问如来,何以违背以前之人缘宗?是以佛再为阿难说明七大(地、水、火、风、空、见和识)本非有和合之相(破人缘),也非无因自然而有(破自然);其性即如来藏,圆满周遍,本不动摇,从本以来寂然常住,不生不灭。又说如来藏性中,无法不备,无法不融;即色即空、即火即真等,原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融相入性,全性即相】如来藏以不变之体,随九法界众生根性(心)的好坏,知量的大小,幻现随缘之妙用。因随九界众生染、净二业,所发明之七大,各有不合;故於平等性中,有了差其余相状。世间蒙昧的凡夫,致惑於人缘、自然等戏论,这都是识心分别妄计的产物,徒有言说,并无真实的意义。这如来藏妙真如性如镜,世间万象如镜中影,无镜就无影,众生迷影而忘镜,不知影虽虚幻,而镜为实有,相虽妄现,而性实不虚。此时,楞严会上的大众,各皆自知,心遍十方,原自常住不灭,不再受四大假合的身体,以及六根所局限,而阿难激动的赞谢佛陀,提议乘愿再来的大愿。

六.剖析世界成因与人生真谛(原译卷四)

富楼那尊者请示佛陀:五阴、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等既然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本然清净,为何溘然产生山河大地、有情的众生及业果等三种生续?而且次序递次迁流,轮回不息?并就教地、水、火、风、空等五大圆融,周遍法界,互不陵灭之理。佛陀先为说不空藏,以示万法生续之因(因一念无明,产生三细六粗)。後说空不空藏,以示五大圆融之原故,并会归三种藏性--空、不空、空不空如来藏,不离一心,无非「根性」之极量!

最後佛依「迷悟心」对辨二种缘起--依染缘起执成有碍和依净缘起融成无碍;又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也就是会归三种藏性--空、不空、空不空如来藏,不离本来一心,无非「根性」之极量!佛显理至此处,可说彻法流之底,穷性海之源,显到极处了!然而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一切事究竟稳固),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人人本具,然众生迷而不觉;故应当起奢摩他,微密观照,方能圆悟。间中富楼那问诸佛如来,何时复兴其妄(无明),以产生三种生续之万法?佛示以无明本空和万法现今即无,这二者乃本自不生,并非成佛後方灭。又示菩提智德和涅盘断德,本来无变,非成佛始生。

富楼那又疑一切众生,何因有妄(无明),自蔽三如来藏之真心?佛举喻城中的演若达多,迷头而疾走,以说明迷本无因的事理;并指出只要众生放下对三种生续的分别执着心,就是摄心亡尘的功夫。这三种能「缘」之心既断,而能生三种相续的「因」自绝,所谓「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前阿难既闻佛久排人缘,而今佛对富楼那又语中带人缘,是以疑佛自语相违。佛示以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则人缘和自然,俱为戏论。

七.舍妄趣真的先决前提(原译卷四)

这里阿难请示佛陀根本发心之路,佛陀谈论到初发心二种先决前提:(一)以不生不灭的体性为「因」地心,转虚妄生灭的五种浑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方可求证不生不灭的真谛佛「果」。(二)从「根中」解结,因六根乃烦恼的根本所在,舍生受生,自作自受。并说明六根的好坏和六根的黏缚(例如明和暗激发妄见,动和静激发妄闻等等),又说六根原可互相为用,因被尘所黏结,才成滞碍,必须选择一根,依之而修,摆脱所黏的妄尘,其馀五黏应时销落(因根虽有六,体本是一),还归本觉妙明的真心。到此地步,不只六根即可互相为用,而内则晶莹发光,心光遍照,洞彻表里;宇宙之山河大地,皆随心光之所熔化,如热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的正知正觉。阿难听佛说离尘就无根结的体质,却误作了离开尘境,完全没有性体(根性),是以佛命罗[目侯]罗尊者当场击钟,以示闻性周遍法界,不随声尘之有无而忽生忽灭。

八.解脱的法度模范(原译卷五)

阿难启请佛陀「结」之所在,从何处下手去解?佛陀说明轮回六道死活的症结是六根,解除缚结,证安泰妙常的也是六根,并非他物。因为「根」、「尘」同源,本是一体,所以缚则同缚,脱则同脱,缚脱也不二,故说根的时刻,而尘安闲个中。复不举「识」,是因识性无源,只是对前尘的虚妄相想,如空花水月,并非缚结和解脱的关踺。随後佛陀亲自说偈以总结前之「二种先决前提」。

後佛陀用一条华巾就地打结,次序递次成为「六结」,接着从後顺序解开,以说明六解一亡的事理。喻如来藏随染缘,妄成六结(六根各有六结),此六结为五阴郁结而成,由细至粗依次为识阴(第一结)、行阴(第二结)、想阴(第三结)、受阴(第四结)、色阴(第五和第六结)。若欲解六根之结,必依任何一根而修,一根之结解除,其馀五根之结也跟着而解(六根本是一体,同一成坏,结则同结,解则齐解)。解开的顺序则由粗至细:先断第六、第五和第四结而证人空;再断第三结、第二结而证法空;最後再断第一结而证无生法忍(圆教初住)俱空不生,一超直至等觉,中心更不历十住、十行等诸位;由是直入如来妙肃静海,圆满菩提圣道。须知六根没有缚结以前,原是一体,缚结以後,各有界限分隔,所以眼不能闻,耳不能见。根根中之六结,若总解除,真如本性自然显现,六根即可互相为用。

九.二十五位圣者的证道申报(原译卷五、六)

佛陀使会中二十五位圣者(代表十八界和七大光滑油滑窍门),各自宣说最初的证果经验。最後,由观世音菩萨自陈由耳根的「闻性」--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下手起修,修证了悟的过程。文中胪陈大士若何获得二种殊胜功德、三十二种应化身入诸国土,普度众生。又论述大士若何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及四种不思议无作无为之妙德,以闻声救苦,加被众生,有求必应。随後佛敕文殊菩萨,选择最为对机和轻易成就之门。文殊详评二十五种修行方便中,以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光滑油滑,为娑婆世界最为适当无比的修持窍门。

十.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原译卷六、七)

阿难请示佛陀摄心修定的方法,及末法时若何建立道场,以避免妖魔鬼怪的干扰。佛陀论及修行「三决定义」,即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等三无漏学;并强调严守四种清净明确之教诲,即断除身心之淫、杀、偷盗和大妄言,以便解脱尘劳,超脱死活轮回。佛陀又咐嘱人人持诵〈楞严神咒〉,以袪除一切魔障及习惯业种,并述及建立楞严坛场的轨则。接着佛陀应阿难的要求,说出楞严神咒,并赞叹神咒的各种无比殊胜功德!大意谓:十方佛陀之成道、降魔、度众等,都是由此神咒;驱除邪怪,祛除灾毒、不生下贱、常住佛处,都由持诵此咒;甚至求长命、求聪明、求国泰民安、求风调雨顺等等,无一不能实现。

十一.修证圣位的次序递次(原译卷七、八)

阿难请问修行位次,佛先说明因最初一念无明妄动,产生三细六粗,才妄生世界、众生,二种倒置,甚至十二类生。并论及十二类众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以及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依惑造业,依业受报之详情。这十二类众生,一一类中,各各具十二种倒置,如同捏目,乱华发生,皆是由倒置妙圆真净明心,就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是以欲修佛果三摩地(正定),非要从这倒置的根本原因(指最初一念妄动)下手弗成;共分「三种渐次」,即除助恶人缘(断吃五辛菜)、挖空罪业之正性(不淫、不杀、不盗和不妄)和忤逆现前的业行(耳根不出流闻尘,而入流照性)。随後佛陀开示菩萨的阶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及等觉五十五个阶段,方可到达究竟「妙觉」,成就佛果。最後文殊菩萨请示了《楞严经》的经名。

十二.众生升沉轮替的人缘(原译卷八、九)

此处阿难请示佛陀,佛体既真实,云何复有七趣之虚妄?真如体中,本来就有七趣?照样由众生的妄想习惯所生?地狱是否有固定的处所,即互异造业,同到一处受报(别业同报)?照样别业别报?佛陀都一一为他解答。佛陀并胪陈七趣(地狱、饿鬼、畜生、人、仙、天和阿修罗)之升沉,不出情和想二因所招感;由十种业习为因,即淫欲、贪爱、我慢、嗔恚、奸巧、欺诳、怨恨、恶见、枉屈和诤讼等习,致使六根交互受报。末後论及七趣和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二十八天随业受报之详情;归根究底,众生轮回的根本,是因不识本有妙明真心,随顺杀、盗和淫的缘故。

十三.邪与正的辨识(五十重阴魔)(原译卷九、十)

佛陀知道欲修禅定,一切天魔鬼神,魑魅妖精,必定会来干扰行人,附着於行人的身心,令误入歧途,或途中发狂,或走火入魔,或显魔通、鬼通惑乱行人;而且让行人口说似是而非的经法,以邪知邪见造各种恶业,毁戒谤法,拨无因果,无所不为;现世受到严格的恶报,死堕无间地狱。甚至有人把着魔者算作是圣者看待,以自己的资财,身命全力赡养,这都是认贼为子,自堕火坑,损法财、伤慧命,何等危险!是以佛陀无问自说的,讲出十方三世诸佛依之方成正觉的五阴辨魔窍门--禅定中的微细魔境,以便魔境现前时,能得辨认,免致腐化魔网。

佛在经中将修习三摩地,因受五阴妄想(即稳固、虚明、融通、幽隐和虚无)所障,而产生的「邪见」或「狂解」,称之为魔;因「魔」作祟,修行者得不到正受、正知和圣解,从而堕入外道或者无间地狱。佛陀又说只有将五阴中的妄想销尽,六根互用无碍,清净如净琉璃,修行者才能超越五十五位菩萨修行位,而入如来妙肃静海。後佛陀告阿难:「为害似乎是外魔,着魔实由心起,但要心中不生胜解,则心垢洗除;主人不迷,则彼魔事,无奈你何,自不会腐化邪见网中。」

十四.消除五阴妄设法主意要(原译卷十)

阿难请示佛陀何以「五阴」皆以妄想为根本?欲想破除五阴是一次同时顿除呢?照样要渐次灭尽?破除这五种阴境,须以何处为何阴的界限?佛陀都一一为他解答。这是佛对破除五阴诸魔,以回归如来藏心等相关问题的概要回答;也对全经所阐述的思惟,作为一个总结。

十五.流畅分(原译卷十)

最後,佛陀特别咐嘱修行人宏扬和诵持《楞严经》及〈楞严咒〉,如能依教奉行,将能直趣菩提圣果,永无魔事!并说明弘扬者,虽犯四种根本重罪(杀、盗、淫和妄)及犯大乘十恶重罪,也因宏扬此窍门的缘故,所有深重罪障都能祛除,所得的福报,远超於用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的七宝,赡养微尘数的诸佛如来,切切亿倍!

愿此功德回向末法学佛众生皆能修习楞严大法,稳固信心,早成佛道。南无阿弥陀佛!

 

更新于:7个月前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