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有什么特别的教导?

佛使比库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佛使比库简介,佛使比库开示,佛使比库经典语录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佛使比库简介_佛使比库开示_佛使比库经典语录等内容..

佛陀有什么特别的教导?

佛使比丘答:

佛陀教导我们践行不松不紧、不偏不倚的中道。一方面避免修禁欲的苦行,因为它只能带来无谓的困扰和麻烦;另一方面也避免纵容感官的满足。对于只爱享受感官乐趣的人,有一个相当贴切的反讽:明天可能就要死了,好好地吃喝玩乐吧!

相反地,中道则主张不自我折磨,同时强调不耽溺在感官的满足上。践行中道能使生活、学习、修行和灭苦各方面都恰到好处,它可广泛地应用在许多不同的情况,而且让你不会误入歧途。践行中道与七知知因、知果、知己、知节、知时、知人、知众,是并行不悖的,七知让我们懂得践行中道。

佛陀教导自助(selfhelp)。自助的意思一般人可能都懂,似乎不必再作解释。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别想依赖运气或命运,也不应该依赖天神和所谓的上帝,我们必须自己皈依自己,这在巴利文藏经中有记载。甚至有神论者也这么说:上帝只帮助愿意帮助自己的人。其他的宗教里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助的教义,但在佛教中则要完全自助,例如当一个人在悲惨、迷惑的处境中,身心遭痛苦时,他必须自助。佛陀说:诸佛只指出道路,用功则需要靠自己。换句话说,佛陀教导自助。我们应谨记在心!

佛陀教导一切是缘起,随因缘而改变,有其自然的法则。这种叙述很像舍利弗出家前,由一位比丘那里所得到的答案:佛陀教导一切事物由因生起,必须认识现象的因和现象因的息灭。这个教义在本质上相当科学,可以说符合科学原则。佛教是主张依法不依人的理性宗教。

还有另一种可被用来实修的准则,佛陀如此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个在一起被称为别解脱教诫,意指教诫总纲(summary of all exhortations)。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需要诠释,但是自净其意的意义就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了。人一旦执着任何事(甚至善事),他的心就会混乱:害怕得不到善报或担忧善报会消失,并执取一切为我所有,而这一切都会招致痛苦。所以,即使已成功地避免作恶事,也作了许多善事,仍必须知道如何放下。别执着任何事为我或我所有,否则它会带来悲惨的结果,成为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就像背负或执着某种东西,一定会感到沉重或受苦一样。换句话说,执着善或恶和背负珍宝或岩石是一样的,虽然珍宝很有价值,但背在肩上或放在头上,是同样沉重的。因此不要背着岩石,也不要背着钻石,别把岩石或钻石放在自己的头上(在此意指心中)!不论善或恶都不要执着,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即是佛陀的教导。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教导提醒我们: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在不停地流转迁变,这就是诸行无常。佛陀的教诲适合各年龄层的人,甚至不分性别。希望大家不要放逸,所谓不放逸就是不与因缘假合的事物游戏,而沉迷其中,不然它将会咬你、打你,把你绑得紧紧的,你会不由自主地痛苦一场,甚至可能自杀而白白送掉生命。

总结上面各种不同的回答方式,若有人问:佛陀有那些特别的教导?我们可以有下列的答案:

他教导践行中道;

他教导自助;

他教导正确认识因果法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我们正确认识它的因,才能获取想得到的结果;

他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实修原则;

他提醒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变迁的,应自精勤,不可放逸!

这个问题有这几种不同的回答方式,若有人问起,可任选其中一种回答。

更新于:4个月前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