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

随缘是一种智慧,随顺机缘,不加勉强。 随缘的人像镜子,相来则现,相去不留,毫不罣碍,如如不动。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寻求,而是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随缘是一种智慧,随顺机缘,不加勉强。 随缘的人像镜子,相来则现,相去不留,毫不罣碍,如如不动。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寻求,而是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随顺当前的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以平静淡泊的心态面对一切。

「攀缘」是一种烦恼,心随境转,强加外求。「攀」的意思是攀附执着, 抓住不放。 因为执着,妄生分别,认妄为真,因而做出贪瞋痴的行为。 「攀缘」的人做事往往被外境所牵转,事未至而心欲求,事已去而心不舍。执着外境,迷幻成妄。

“未成佛道, 先结人缘。” 我们学佛, 不应「攀缘」,应该尽量结缘。 例如以无所求的心赠送东西给别人,当义工帮助有需要的人等等。 只为付出,不问回报,这便是「结缘」。相反,如果心存回报,有条件地付出,强人所难,只会落入「攀缘」, 自寻烦恼。

佛不度无缘之人, “天雨虽普,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弘法的时候,有一位老太太在同一城市住了几十年,她不信佛。佛陀就为了启发大众,没有缘的人很难度,就到那位老太太那里去。老太太看到佛走过来,马上就转过背去。佛陀以神通在她背后又显一个身。她又转到前面来,然后佛陀两边都显身,四面都显身,她就转转转,没办法下,干脆把眼睛闭起来,也不愿意接受佛陀教化。

然后佛陀就回到精舍跟阿难陀说:“阿难,你去,你去度化那位老太太。”

阿难陀去了。很奇怪,老太太看到阿难陀却很客气,马上用很精美的食物来供养阿难陀,然后受阿难陀的教化。很奇怪了,是不是?

其实, 之前阿难陀不肯去,他说:“佛都度不了,我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吧。” 但是去了以后,这位老太太竟然接受阿难陀的教化。

弟子们就请问佛陀,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佛陀说:“我跟这位老太太没有缘。”

为什么? 原来无始劫以前,有一世释迦如来跟阿难陀都是修行人。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一只死老鼠。释迦牟尼佛的前生,只是看了那只死老鼠三眼就走了,没有理会。阿难的前生,当时跟在后面,他却生起一念慈悲心,在路边挖了一个坑,将那只死老鼠埋起来了。

那一世的死老鼠就是现在这位老太太,而释迦牟尼佛在那一世,只是看牠三眼,所以现在这位老太太看世尊三眼以后,就把眼睛闭起来。

而阿难陀在那一世,因一念慈悲心,结下善缘,现在这位老太太就很容易接受他的教化了。

释迦牟尼佛随缘启发弟子, 不落消极, 不惜显示神通, 希望可以度化那位跟他无缘的老太太。 可惜, 老太太宁愿闭上眼睛也不接受佛陀教化。 佛陀明白不可以「攀缘」, 不能勉强抓住不放。 于是叫阿难陀去教化这位老太太, 因为佛陀知道阿难陀跟这位老太太多生以前结下善缘, 要教化这位老太太就自然容易多了。

我们要视众生平等, 不要因为我执着而生分别心, 轻视任何众生。 哪怕只是一只蚂蚁, 一只蚊蝇,我们都要善待牠们。 修行人深信六道轮回,一日未能成就,今生有缘遇到的众生即使细如蚊虫,亦有可能是我们来生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人。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慈悲随缘的心,不要执着「攀缘」,应该广结善缘,希望可以接引更多众生,一同学佛修行,离苦得乐。

有缘的众生啊,佛陀的无始劫以来的亲人们,真佛子当一心向善,一心向佛,一心求修无上真谛,因果不昧,福不唐捐,终究会与佛接上解脱的法缘。一切都是因果,因是自己种的因,果也是自己种的因结出的果。而佛陀们的事业就是帮助有缘的众生圆满福慧资粮,次第解脱成就。

藉佛陀无量功德力,无量众生的法缘成熟,这个世界在此一法缘中,有缘众生必会更多慈悲,更多相互关爱,更多修行,更多善业累积,更多利益众生,人与人之间互相和蔼敬爱,世界会因此而和平吉祥,繁荣昌盛。

更新于:2023-06-27 07:23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