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2
2006年4月6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接下来讲到百法的第四类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行法是相对心所法、心相应的法来说的。心不相应行法一共有二十四种,它的存在是没有独立的自体,它是依心法、心所法、色法安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心不相应行法如果离开心法、心所法、色法它自己是没有独立的自体的。我们讲这一张桌子是无常的,这个无常就是心不相应行法。我们讲无常,无常有没有独立的自体?桌子是无常的,这个无常是建立在桌子的基础上,如果离开桌子,无常就没有独立的东西,所以说,无常一方面是依托桌子建立起来的,另外一方面,离开桌子没有自己的独立存在形式。那么,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大体都是属于这样的类型。根据心法、心所法、色法的某一种不同的表现特征,表现方式建立起来的。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得。
“言得者。包获成就不失之义。乃色心生起未灭坏来。此不失之相也。”
得,包括获和成就不失。指的是我们的内心,当然说到心的时候,也包括我们的身体。当我们造作了之后,我们获得的某一种能力,比如说写毛笔字,通过写了之后,获得了写毛笔字的能力。我们通过学习佛法,通过学习佛法,尤其修习之后,或者通过禅定,获得了某一种能力。我们通过修习善行,在修习善行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一种善的品质,或者这样的一种心理力量,这个过程就是叫作得。
得,有二个阶段:你最初得到的时候叫获;然后你得到之后,不会失去,在你的生命相续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力量,就是叫成就。所以,最初得到的叫获;得已不失,这种能力不会再失去了,就是成就。
那么,成就是个什么东西呢?得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还是一种心理的力量,没有离开你的心,你获得的所有这些世间、出世间的成就,事实上都是代表着你心行上的成就。这种成就没有离开心法,如果离开心法那成就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得还是建立在心法的基础上,是从有情的角度来说。
命根。
什么是命根?
“依业所引第八种上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假立命根耳。”
命根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寿命。在《俱舍论》里讲,我们的生命是由三法组成的:一个是寿命,一个是温度,一个是识。叫寿、暖、识,这三个东西就像三根木棍支撑着我们的身体,如果拿掉一根,其它二根就要倒掉。
我们的识去投胎,投胎是由什么推动?是业力推动。推动的业力感得这一期生命的果报,这一期生命的果报就形成一种力量,就是叫寿命。你这一期寿命的长短和你的业力是有关系的,你的业力决定了你这一期寿命,你这一期寿命的长短是取决于业力,业力有多长,我们的寿命可能就有多长。就像你的箭往虚空上射,力量没有了,自然也就掉下来了。业力是支撑着我们这一期生命的体,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你的业完了,你这一期的寿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支撑我们命根的力量就是业。另外,还有识,有了业,有了识,所以我们的色身才会有温度,就会是一个生命体。反过来说,识已经离开了,寿命也就结束了,身上也就没有温度了。或者说,有的人可能寿命提前结束了,有的时候死缘有很多种,有的时候福报享完了,也就死了。有的时候是寿终正寝,有的时候是横死,还没有到死的时间,因为特殊的因缘,提前离开这个世界了。一旦你的寿命结束了,你的识也就离开了。
命根就是代表着寿。寿的实质是建立在我们的业的基础上。业本身是没有离开色法、心法、心所法。根据业在我们的生命中形成一期生命的有限的作用,叫命根。
所以,业力不同,所以每一个生命的命根也是不一样的。如寿命长短,寿命有定无定。短的朝生暮死,长的可能可以活上几千几万岁。
众同分。
“众同分者。类相似故。有人法之别。”
众同分,众多相似的作用和力量。你说人和人为什么长得都差不多,狗和狗都长得差不多,男人和男人都长得差不多,女人和女人都长得差不多。当然这个差不多是说相似,不是说一模一样。甚至某一种树也是差不多的。
所以,众同分有人同分、法同分,即有情同分和法同分。有情同分,即同一类的动物都长得一个模样。法同分,同一个事物也都是长得同一个模样。
在有情同分或法的同分里,也就是说在同一类的因缘法里,本身就有一种使他形成相似的力量,本身就具备这种相似的作用的力量。比如说,人与人之间有基因上的相同,男人之间基因是相同的,女人的基因也是相同的。因为这种相同的力量使得他们长得一样。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也还是属于共业、别业的因素。但是这种作用和力量,我们说人和人长得一样,这种“一样”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人,一样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一样这么个东西。你说树和树长得一样,那是建立在树的基础上,如果离开树,有没有一个独立的这样的“一样”?所以,叫众同分。
异生性。
“异生性者。二障种上一分功能。令趣类差别不同。云异生性也。”
异生,指的是我们凡夫的众生,在见道以前的众生都叫异生,见道以上的圣就不是异生了,见道了之后的圣者是,因为所见的道是一切有情共同的体性,即空性,一旦证得了这个共同的体性,就不叫异生。
异生之所以成为异生。是有一种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二障的种子,尤其是见惑的种子。“二障种上一分功能。”二障即烦恼障、所知障,这是我们学佛修行中须要克服的二种力量。根据三界见惑的种子的作用建立的异生性,如果你断了见惑,见道就是断了见惑,但是思惑还有,所知障还有,烦恼障也还有。异生主要是根据还没有见惑、仍然具备见惑的特征,所以叫异生。
这种见惑的力量,使得有情在见上不同,见的不同,就形成认识的不同,认识的不同就形成观念的不同,观念的不同就形成有情生命的差别。所谓生命的差别,因为众生想法的不同,导致众生生命意愿、想法都不一样,也就是导致了众生种种想法、种种情绪的不同。而众生种种想法、种种情绪就导致了有情的千差万别。
“令趣类差别不同。”令六道众生种类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叫作异生性。相反地,如果证得圣者,慢慢就会使生命变得越来越单纯。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生命是一大堆的想法、各种各样的妄想、各种各样的情绪,乱七八糟一大堆的东西。可是,如果你成佛之后,就只有二种品质:悲和智,没有别的东西。悲和智在实质上还是一个东西,只是一体的二种作用。如果在我们异生的心行,我们的心是千差万别的,很混乱,所以,叫异生。
无想定。
无想定,是外道的一种禅定。什么叫无想定?
“无想定者。想等不行令身安和故。亦名定。”
无想定,让想心所不产生作用。外道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觉得想这个心所是很麻烦的,人类的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想引起的,觉得这个想是人生最大的过患,如果没有些想,那就是涅槃,那就是解脱了。所以,他们在修无想的时候,作出离想、排斥想、讨厌想这样串习的修行,当他们获得禅定的时候,证入无想定之后,想就不生起了,和六识相应的想一切心所都不生起,这时候就进入无想定的状态。
无想定是不是就解脱了呢?其实没有,它所对治的只是前六识的想、前六识的心心所,第七识的心心所还是没有对治,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接下来讲的灭尽定和无想定的不同。
6、灭尽定。
灭尽定,是声闻的圣者所修的一种禅定。声闻的圣者为什么想修灭尽定呢?因为他想让“想”安歇下来、平息下来,是从平息想的角度,灭尽定不但能够把前六识的想和相关的心所都灭掉,同时还能够把末那识好造成我们生命染污的第七识及相关心所彻底都灭掉。所以,一个人证得灭尽定,是圣者的修行,是无漏的。无想定是有漏的,因为第七识的想、心心所还在。灭尽定,则第七识的无明、我执以及所有的心心所都被灭尽了。这是无想定和灭尽定的区别所在。
无想报。
无想报,有的时候也叫无想天,通过修无想定而感得的无想天的果报,在无想天的阶段,可以作到很长时间,大概有五百劫的时间,想的念头、前六识都不起现行。
名身。
“名身者。能诠自性单名也。二名已上方名名身。三名已上名多名身。乃诠别名之身。”
名身,名字、概念。我们前面讲到的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这三种事实上也还是属于心法的表现。禅定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既然是心理状态,就没有离开心法。这三种境也是没有自己的。
名身,就是名称、概念,如桌子、房子,这都是名。一个名不能叫名身,要二个名以上才可以叫名身。身有积集的意思,一个东西不能说是积集,要二个或二个以上东西才可以说是集在一起。
包括我们的名字,名字也是假名安立,比如《百法》中的每一个法都是一个名字,是代表着一个名称,一个概念。每一个概念的建立都没有离开识,桌子的名称没有离开桌子的实质,房子的名称没有离开房子的实质,百法的每一个法的名字的建立,都有一个实作为背景,如果离开这个实,有没有名?没有名。所以名在佛教里,最常用的一句话就叫“假名安立”。它自己是没有独立的实体,它只是假名安立的。所以,有情的名称是建立在有情的基础上,色法的名称是建立在色法的基础上,都没有离开心法或者色法。
句身。
句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诸行无常”、“我要吃饭”,这是个句子。二个句子以上才叫句身,由一大堆句子组成的才叫句身,一个句子不是身句。如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句身。句子是个什么东西呢?句子就是要文以载道,作为一篇文章要表达某一种思想、某一种内涵,离开这个内涵,句子只是一种表达,文字只是一种表现方式。所以,有名,还要有实。
10、文身。
文,就是字,字是组成名称和句子的基本单元。一般来说一个字是没有什么意思,要组成名称才有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梵文、英文的字母,一个字母本身是没有意思的,必须要组成一个单词才有意思。
名、句、文都没有离开所表达的实质,也就是名、句、文是代表着文化,文字、名称没有离开它所表达的实质,离开表在实质,它自己是没有内涵的。
11、生。
“生者。先无今有。”
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是有。这是根据一个事物的产生有几个阶段。比如我们有情的角度来说,如,如生、老、病、死;从事物的角度来说,如:生、住、异、灭。每一个事物它的存在都有这样四个阶段。生,是代表着它最初因缘和合的阶段,最初的这一刹那叫生。
12、住。
“住者。有位暂停。”
生了之后,就会形成相续不断性。任何事物生长了之后,会进入稳定的、相续的阶段,这个阶段叫住。所以,住的定义也叫相续不断。事物产生了之后进入相续的、稳定的阶段。
13、老。
“老则住别前后。”
老,衰老,衰变。经历了一段稳定、相续之后,就要走向衰老、变坏。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这样。你看,人经过了成长、青春、壮年、中年,然后进入衰老。任何一棵树,虽然长得很茂盛,这个过程就是住,最后就会成为老树。最后进入死。老的阶段就是变异的阶段,最后就进入无常、死的阶段。
14、无常。
“无常者。今有后无。死之异名。”
最后就是灭亡,这是形式的灭亡。
所讲的生住异灭,是代表着有为法的一个因缘的变化的过程,缘尽缘散、缘生缘灭。因缘是要经历这样无常的过程,从生到死,其实从生到死,这只是因缘变化的过程。一方面没有离开心法和色法,如人的生老病死没有离开人,如果离开人也就谈不上生老病死了,离不开生命体的心法和色法。我们说桌子的成住坏空,没有离开桌子,如果离开桌子,就没有办法谈成住坏空。我们说宇宙是成住坏空,那宇宙的成住坏空离不开宇宙的物质体,离开这个物质体你就说不上成住坏空。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生、住、老、无常,没有其独立的自体,是建立在心法和色法因缘聚和散的基础上,再来建立这种生、住、老、无常。
15、流转。
“言流转者。因果不断相续前后。”
我们说到流转,最容易想到就是生死流转、轮回,有情在轮回里就是不断地经历了流转,一生又一生,生生不已。生生不已的轮回是离不开我们的无明为基础,离不开我们的爱和取,爱和取也就是业力,由无明产生爱和取这种业力,由这种爱和取的业力推动着我们去受生;然后在受生的过程中,因为无明的关系又产生爱和取,然后又造业;造了业然后再去受生,在受生的过程中,因为我们生命就是建立在惑和业的基础上,然后又起惑,又造业,在造业的过程,又推动着我们继续去受生……所以,流转是无穷无尽的,是生生不已的。这个生生不已的流转有没有自己的实质,没有的。轮转的实质还是惑和业,无明、爱、取三烦恼,离不开行和有的业力。惑业才是流转的实质,如果没有惑业苦,离开业杂染、生杂染,就没有流转这种东西。
16、定异。
“定异者。善恶因果互相差别。”
定异,就是不一样。我们前面讲了众同分指的是法的相同性,这个定义指的是法的不同性,善和恶是不一样。善有善的因果,恶有恶的因果,各有各的规律,就像公路上有汽车道,有自行车道,有人行道,各行其道。善的善的因果轨则,恶有恶的因果轨则。恶的因永远不会感善的果,善的因也不会感恶的果,这是不会错乱的。人的基因生出来的就是人,动物的基因生出来就是动物。你种下什么树的种子,它将来一定长出什么树。你种的是麦的种子,它长出的就是什么麦。这种因果之间的差异性,是不会互相混淆的。万物各有各的规律,法尔如是,如是因,如是果,什么样的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你想要改变就能改变的,因果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当然你说,现在要改变也可以啊。现在什么基因工程,当然你要改变它的因了,自然也就改变了它的果了,如果你没有改变它的因,那你一定没有办法改变它的果。如果你改变它的因了,比如说我们在动物的基因里,比如在老虎的基因里放上狮子基因的成份,在某种水果里放上其他的什么基因成份——这是因为你改变它的因,你才改变了它的结果。如果你没有改变它的因,那一定是没有办法改变它的结果的。这就是说明因果之间存在定异性,即一定不一样。
17、相应。
“相应者。因果事业和合而起。”
相应,指你做了什么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是相当的。
18、势速。
“势速者。有为法游行迅疾飞行运奔。”
势速,指运行的速度。比如说,包含有物质的这种生灭的速度,如生灭、生灭、生灭……这种速度;还有,运动的速度,如汽车、飞机等运行的速度;还有表现在有情身口意业的速度,如你说话的速度,有的说话的速度特别快,有的人说话的速度特别慢;有的人走路的速度特别快,有的人走路的速度特别慢;还有念头的速度;有了神通的人如果用意念所产生的速度,那是非常惊人的。神通有几种,有一种:我要到哪里去。你只要动一念头,你就到了。这是一种速度,你的念头动到什么地方,你就到什么地方了。还有一种速度:我把我要去的空间距离缩短了,我马上很快就走到了。
速度是个什么东西呢?速度还是没有离开这种心理活动,没有离开物质,也没有离开心理。如果离开物质、心理,速度是个什么东西?
19、次第。
“次第者。编列有叙令不紊乱。”
次第,何事物都要有次第,如世间上的伦理要尊卑有序;我们佛法里讲长幼有序,根据戒腊生活,就是要长幼有序。这是一个次第。我们学习也要有次第,所以,要有道次第。如果没有道次第,你的学习就会很混乱、很无序,不知道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你做什么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次第。所以,在这个世间要成就一番事业,都要有次第。
次第也还是没有离开物质、心理活动。
20、时。
“时者。过现未来成住坏空。四季三际年月日夜。六时十二随方制立。故名为时。”
时,就是指时间,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还有成、住、坏、空,三际指前际(过去)、后际(未来)、中际(现在),有一大堆时间表达的方位。
时间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中国有农历,西方有公历,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历法,即对时间计算的方式。但是时间的计算离不开昼夜,离不开地球的运行。所以,时间是没有实体的,离开地球的运行,时间是个什么东西?时间是根据物质的运动,如果离开物质的运动,时间也是代表着我们的心理对物质运动所作的设定,如果离开物质运动和我们的心理,时间又是个什么东西?所以,时间自己是没有实体的。中论里有一个偈颂,“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因为有物质的运动,所以才有时间的假设,如果离开物质的运动,时间是个什么东西呢?所以,时间也是假名安立,自己也是没有自体的。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