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中国佛教是指在中国传承和发展的佛教,迄今已有 2000 余年历史。佛教初始传入中国年代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公元前后两汉之际,中国佛教主要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

魏晋概况

方等般若

三国时代从西域或印度来的僧人,所翻译的经典以小乘较多,而大乘经典亦已间有译出,其中著名的翻译家有支谦和康僧会。至两晋以后,则以翻译大乘经典为主,而于众多的大乘经中 ,以『方等经』最先倡行,『般若经』亦约略同时兴起,而涅槃、华严等思想则于南北朝才开始传入。

西晋佛教

敦煌菩萨

在西晋时期著名的翻译家有竺法护。他世居敦煌,于西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二六六年〉携梵本自敦煌至长安,后入洛阳,三十余年间译出大小乘经共一百五十余部,包括 『般若』、『法华』、『涅槃』、『华严』、『宝积』、『大集』等经典,译事辛劳,不以为苦,佛典能够于中国广泛流传,他的功劳不少。当时的人尊称他为『敦煌菩萨』。

东晋佛教

道安罗什

佛教发展到东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一批对印度佛教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去研究的僧人。其中道安,可说是开这种风气的先河。他注疏众经,创编佛教经录,提出有关翻译佛典的理论 ,并通般若之学,可说是空宗最初的建设者。其弟子慧远,建寺卢山,广交名僧、文士,更与北方佛教领袖鸠摩罗什经常以书信往还,探讨经义,成为南方佛教领袖。并且与名士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 ,在卢山的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立誓求生西方净土,是中国人结社念佛之始,被尊为净土宗的初祖。至于北方则有著名的译经师鸠摩罗什,从西域到长安,在逍遥园讲译佛经,当时四方名僧群集 ,听讲者达三千人之多。所译经论以大乘空宗的般若、中观为主,对日后三论宗、天台宗、成实宗等出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期特色

此时期中有两种事实是颇具趣味的,一是小乘佛教始终没有反抗的力量。在印度,大乘佛教初起时,与小乘的抗争是非常激烈的,我国则大乘占了绝对的优势。二是大乘教理多由独悟 ,如朱士行读『道行般若经』,知其义理未尽,遂往罽宾求取;道安对旧译诸经加以订正,及后罗什重译,与道安所见正好不谋而合。以上所举的事实,都是为探讨中国佛教时所应注意的地方。

南朝佛教

真谛摄论

自罗什译出『般若』、『三论』、『法华』等典籍后,空宗经典的传入已略具规模,但有宗的教义尚未普闻。至梁陈间,真谛法师从海路来华,弘扬无著、世亲的学说,译出『俱舍论 』及『摄大乘论』等典籍,于是此土法相学说兴起,其中法泰、智恺最能传真谛之业,于是开创出中国大乘的『摄论宗』与小乘的『俱舍宗』。入唐后『摄论宗』才逐渐被法相宗取代。

北朝佛教

南北地论

北方元魏〈北魏〉时,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合译出世亲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著作『十地经论』。因而创立『地论宗』,此宗因菩提支与勒那摩提两位译者的见解不同而分为南北两道 ,北道缺乏优秀人物,影响远不及南道,后来归入摄论宗;南道人才济济,弘传甚盛,成此宗正统,并为后来华严宗的先驱。以上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事业。

隋代佛教

吉藏三论

在隋代才建立的宗派有三论宗及天台宗等。自罗什译出『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后,百余年间传习极盛,至吉藏乃创立三论宗,以弘扬龙树中观的学说。此宗思想在判教上主张 『二藏三法论』;在教义上主张『二谛』、『八不中道』。此派于当时为显学,及至法相宗兴起后才开始衰落。

智者天台

同期,还有智者大师继承法华、中观等思想的研究,而发展出天台宗独树一帜的理论,创出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宗派,并发挥『五时八教』『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等新义,确立了天台宗在中国佛教上的地位。及后 ,唐湛然更提出『无情有性』的思想,说无情的木石亦有佛性,来弘扬天台教义。此宗在中国一直被广泛流传,为重要宗派之一。

唐代佛教

玄奘功业

入唐后,中国政治修明,佛教的发展更见壮大。唐初玄奘法师不畏艰苦,只身远赴天竺取经,拜那烂陀寺戒贤为师,习『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等唯识典籍,并遍游天竺寻师学道 ,前后共十七年而归国,带回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从此专心于翻译工作二十年,译出经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创立法相宗,大弘唯识思想,其弟子窥基继之,遂成为唐代重要宗派之一。

华严弘扬

自北朝地论宗流行后,『华严经』的研究日盛,到唐武则天时,法藏与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提倡『法界缘起』、『相即相入』等新义,遂奠定华严宗的地位,成为中国另一自创的佛教宗派。及后宗密 、澄观继起,将华严思想发扬,此宗遂成当时显学。

净土开宗

此外,从慧远倡始的『念佛法门』,经昙鸾、道绰,至唐善导成立净土宗,谓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可往生净土世界,此为极简易之修行法门,一直受到中国人广泛的欢迎。

道宣律宗

又唐道宣从隋智首律师受业,研习『四分律』而创南山律宗,设立『化』、『制』两种教法。化教指三藏中经论所显扬的道理,是佛陀为众生而开示的,于三学中属定、慧范围。制教指三藏中的律藏 ,是佛陀为调御众生行为而制定的,三学中属戒学的范围。而戒律又可分为『止持』,即『诸恶莫作』,及『作持』,即『众善举行』二种。

真言密教

在显教极盛的同时,密教亦由印度传来,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人在长安设坛传授密咒、真言,并译出大量的密典,密宗于是成立。

禅宗独盛

盛唐以后, 天台、法相、华严各宗典籍浩博,疏解缜密,一般学者苦于文字的繁琐,无从窥探佛教的精髓,禅宗乘时崛起,力矫其弊。相传始创者达摩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在梁时到中国 ,传法于慧可,一直至六祖慧能,弘扬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的顿悟法门,于是禅宗风靡一时,武宗灭佛后更成一枝独秀,至宋朝衍为五家七宗,即云门 、法眼、临济、沩仰、曹洞、为五家,而临济后又分黄龙、杨歧二派,合称为七宗。

宋代佛教

佛教渐衰

晚唐以后佛教有重大的转折,一方面从印度、西域传入的经典已失去刺激,另一方面儒家学者剽窃佛理自立门户,国中人才多趋向理学一途。教内唯禅宗独盛,而踞座棒喝,口传心印的人 ,又实在叫人难以测知其深浅,故唐以后佛学衰微。宋代在佛教最具贡献者莫如永明延寿禅师,他主张『禅净合一』,对净土宗的复兴有很大的贡献。

元明佛教

密教为主

元代建国后,以喇嘛教为国教,把西藏的喇嘛僧奉为国师,于是密教兴起,而显教则无寸进。及至明代末叶有莲池〈袾宏〉、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人,先后出现,佛教可说一时中兴。

晚清民初

重露曙光

入清后,君主由于政治上的实际需要而借助佛教,至于学理上的推广,则一无可述,唯清末杨文会居士,得力于华严、唯识,教人以净土修持,又托日本人搜购散失的佛教典籍,校刻流通 ,并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开启了民国初年研究佛学的热潮。

更新于:2023-06-28 06:39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