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藉由努力、不懈怠地追寻真理,甚至于不错过每一个当下所能掌握住的任何机会,否则就如同有机会手探骊珠,却又失之交臂,或者手上拥有上等的好壶,如果没有在今天使用,过了明天也许因为自己的不经意而跌落砸破。人世间的无常便是出离最好的良师,因此为了精进修学必须具备有三十七菩提支分中所强调的,心中一定要有志在必得,今生一定要解脱证悟的决心。因为要解脱的缘故,一定要避免昏沉、掉举、散乱、和怠惰,同时要配合身口意、精神统一,如此才有办法获得专注观修的功德,这便是三十七菩提分当中的四种神足。
当我们尚未获得智慧或证悟以前,经常会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街头,无从抉择。大多数的人一生都是如此漂泊不定,随着命运之神的摆弄,找寻不到通往解脱彼岸的方舟,这便是消极晦暗的人生思想。佛陀的睿智观察所有的众生习性,因此祂主张了七种觉知力,配合行使八种正道,目的是为了当我们对自己的是非道德标准,或者一切的行为方针,以及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知道正确与否的时候,用来检查自身和衡量有无失衡很重要的一个根据,那便是要用正确的方法让自己在每一个当下都是了了分明。每个人的根器不同的缘故,所以也要有方法去找寻适合于自身的法门;一旦寻求确定后,在未证悟之前不允许自己稍有怠忽,从佛陀的禅定修持法门中一定可以获得修持的喜悦和满足。如此的同时身心会处于轻安,毫无遮蔽困惑,一片禅悦之中。对于一切如浪潮般永不停歇的烦恼,用不执着一切妄念的教法,不主动去追逐妄念,也不在意妄念何时会驾临,这七种是初学佛在修学奢摩他和毗婆舍那很基本的方法。若要进一步专修让妄念停息的方法,那就要进修十乘观法,最后会得到寂照同时的感应。
佛陀为了祂的弟子和未来的众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有一定的标准作为一种依靠,所以祂给予了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这八种方法。这八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巧妙的安排,例如正语是指要我们众生相处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坦诚相见,不能不老实或欺骗他人,也不可以在背后说长道短;基于对人道的尊重,与人交谈时无论情绪如何地高涨,也不要由自己的嘴中说出污秽不乾淨的话语;讲话更不可以油腔滑调,夸口乱说,光是这点其中就蕴藏无限的奥妙。言为心生是遮掩不住内心的秘密,尤其当一个人有目的的时候,他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两片薄唇,一定要一吐为快。懂得善用口业的人,他会用柔语、爱语去安抚别人,同时也让别人心生欢喜。言是人与人之间第一次的缘起,也是支持人与人之间维繫不中断很重要的依据。从言语当中可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其实也是在疗癒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心裡的黑暗处。再用心一点的有心人士,可以用自己的嘴巴讲出利益他人的言词,甚至解救全世界。正确的言语更可以用巧妙的话术吸引广大的群众,让他们进入佛法的修行行列之中,那更是不可思议的圆满功德。其他佛陀所开示的另外七种正确的修行道路,也都是各自有它利益众生的内涵。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简单地介绍初学佛者所应了解和遵守的修行基点之二。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