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玄奘精神 第23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2)

首先,玄奘迫切需要一个向导,石盘陀是胡人,应该要比当地的汉人更加熟悉西边的道路,而且相比汉人,胡人的胆子更大,也更吃得起苦;其次,石盘陀刚刚受戒成了居士,本身又..

首先,玄奘迫切需要一个向导,石盘陀是胡人,应该要比当地的汉人更加熟悉西边的道路,而且相比汉人,胡人的胆子更大,也更吃得起苦;其次,石盘陀刚刚受戒成了居士,本身又信佛,玄奘相信他能够在向善之心的驱使下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最后,时间紧迫,除了石盘陀,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姑且一用,希望他能带自己走出困境。

但这些都只是玄奘一厢情愿的想法,当时正是唐初,西北又处在临战状态,官府盘查严密,偷渡国境是死罪,协助偷渡也是死罪。石盘陀生活在边关地区,不会不知道这些,他又会怎样答复玄奘呢?岂料石槃陀竟没有半点犹豫,不但答应帮他偷渡国境,还把玄奘大大吹捧了一番。

一次不经意的礼佛,却解决了向导这个最大的难题,让玄奘觉得这就是自己诚心向佛,佛陀显灵给自己的支持,于是大喜过望,当即与石槃陀约定时间,两人分头前去准备西行事宜。

很多人认为石槃陀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主要因为孙悟空是唐僧的第一个弟子,而且在取经路途上一直担当探路先锋的角色,与石槃陀向导的身份吻合。另外,石槃陀是由玄奘受戒成为居士,也就是胡僧,而孙悟空也是在唐僧的身边逐渐被点化,胡僧与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猢狲,在发音上十分接近,很有可能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谐音。

人逢喜事精神爽,胆子也会变大--原本战战兢兢不敢公然露面的玄奘这会儿也顾不得许多,用最快的时间准备好了西行所需的马匹干粮等物品。不过玄奘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转机冲昏头脑,光天化日的与石盘陀见面,而是休息了一个白天,等到第二天日落时分才牵着马躲在草丛里,准备与石槃陀接头。

漫长的等待最是难熬,相信玄奘当时也在担心,唯恐石盘陀出尔反尔不能如约来到。可以说,玄奘已经把西行的希望全部押宝在了这么一个结识不过一天的胡人身上。也许是诚心所至,也许是佛陀保佑,第二天太阳下山后,石槃陀如约而至,还带了一个年长胡人,牵了一匹马一同前来。

可能是没有在沙漠里行走过的缘故,当玄奘看到石盘陀带了一个老头子外加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来到自己跟前的时候,心里很是不爽。玄奘当时的想法可能跟一般人差不多--带路,当然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驮行李,当然要高大强健的好马,你带一个老人一匹老马来,岂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石槃陀也是个懂得察言观色之人,一看玄奘的神情,连忙解释说,这个胡人虽然年长,但是从瓜州到伊吾之间的大路走了不下数十次,而他自己虽然年轻健壮,但对沿途边关哨卡和水源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及老胡人,所以才把老胡人请来带路。不过这个老胡人并没有一上来就开价,说带一次路要多少多少钱,他也知道僧人没钱,只是郑重其事的告诫玄奘:

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遇无免者。徒侣众多,犹数迷失,况师单独,如何可行?愿自料量,勿轻身命。

意思是说,西去之路太过艰险,远方还有一条流沙河阻隔,如果遇到沙漠里的怪异天气,几乎没有能够生还之人。那些结伴而行的僧侣商人尚且经常迷路失踪,更何况一个人上路,希望师父您三思而后行。

老胡人这么说当然是出于好意,一方面是劝告玄奘打消西行的念头,即便玄奘坚持,他身为向导,也有责任把可能出现的危险实实在在的告诉玄奘,让他有心理准备。这时的玄奘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

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

这里的贫道,不是指道士,而是一种谦称,意思是我为了追求大法,立下志愿向西而行,不论遇到多少危险和困难,如果不到婆罗门国(即印度),就绝不东归,就是死在半路上也决不后悔。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会左右为难,但是彷徨犹豫不会让你离成功更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和信念,玄奘才能一次次的在困境中突围而出。

更新于:2个月前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