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超市

黄忏华:末那识

黄忏华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黄忏华居士简介,黄忏华居士讲座开示,黄忏华经典语录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黄忏华居士简介_黄忏华居士讲座开示_黄忏华经典..

一、举体出名门

第七末那识,无始以来,与第八阿赖耶识俱起,常恒相续,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本质,自于识上别变相分而缘之,思虑量度为我为我所属,确执不舍。此识思量所缘境之作用胜余识,具恒审二义,故名意即末那。此意(末那)即识,故名意识。此识与第六识同名,诸经论中,恐此滥彼,但名此第七曰意,名彼第六曰意识,故识论之译本,存末那之原语。但虽同名意识,而立名之意义有别。第六为依意之识,第七识体即意。第六虽亦思量,而第七则恒审思量,思量义胜,故立意名。第六之思量,不名为意。恒审思量者,恒表无间断,审思表有分别。第六虽审思,有间断而非恒起。第八虽恒起,无分别而非审思。前五既非恒起,亦非审思。故恒审思量之作用,局于第七。又积集义了别义劣余识故,简后心前识,但以思量义立意名。或欲显此第七与彼第六为近所依,故但名意。即意有二义,一依止义,二思量义。如摄论云,此中意,有二种,第一与作等无间缘,所依止性无间灭识,能与意识作生依止。第二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中略,)此即是识杂染所依,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识论但取第二意,不兼取第一。

二、所依门

凡诸识之生起,必有所依。谓所依止仗托。然初能变第八识者,诸识之根本,为他所依,依他义不显,故不说依。七转识者,枝末识,依他义显,故第二第三能变,俱立所依一门。此第七识,依止第八阿赖耶识相续转起,现行赖耶及种子赖耶,俱为此识所依。如云,由有阿赖耶故,得有末那。

如上所述,诸识之生起,皆有所依。所依有二种,一俱有所依,谓能依所依同时有。二不俱有所依,谓能依所依异时有。俱有所依,又有二种。一共依,谓不唯为一识所依,亦通与余识为依。二不共依,唯一识依,不为余识所依。又俱有所依,有四种。一同境依,谓五色根,五根与五识同缘现在五境,而与五识为不共所依,故名同境依。二分别依,谓第六识,前五识性迟钝,无明了用,任运缘境,不能起分别了知,故以第六意识为所依,假其分别立,明了境缘。故名第六识为前五识之分别依又明了依。三染净依,谓第七识,第七识恒起我执故,诸识为所染,成有漏染污法。此识离执成纯净无漏时,诸识亦离染污成无漏。诸识染净之分位,全依此识,故名之曰染净依又分位依。四根本依,谓第八识,诸识依第八识而得生故,又名依起依。以上四依中,同境依一种不共依,例如眼根,唯识眼识依,非余识依。余三共依。

又诸心心所,皆有三种所依。一因缘依,亦名种子依,谓诸识各自种子。识论言诸有为法,皆托此依。意谓一切有为色心诸现行法,皆须托各自种子为依、方始得生。此名因缘依者,对果得名,因即是缘,即现行名果,能生种子名因缘。二增上缘依,亦名俱有依,谓与诸识力令取境之俱有六根。识论言诸心心所皆托此依。意谓一心心所法,若无有力及亲增上之所依根时,定不得转。故此增上依,须具三义,一有力,二亲,三内。三等无间缘依,亦名开导依,谓开辟处所引后念心心所令彼生起之前灭心,即意根。识论言诸心心所,皆托此依。意谓心法于一刹那不得二体并起故必俟前念心灭,让其现行之位置,后念方起。言等无间者,谓前后齐等,中间不隔余心。

今就诸识明之,前五识,以五根为同境依,第六识为分别依,第七识为染净依,第八识为根本依,前念自识为开导依。第七识,以现行赖耶为不共依,种子赖耶为共依,前念自识为开导依。第八识,以第七识为不共依,前念自识为开导依。

三、所缘门

此识即以前所依第八识为所缘境。如对法云,意者,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难陀等解此所缘阿赖耶识为第八心王心所,如次缘心王执为我,缘心所执为我所。诸心所不离识故。火辨等解为第八见分相分,如次缘见分执为我,缘相分执为我所。相见二分俱一识为体故。安慧等解为第八现行种子,如次缘现行执为我,缘种子执为我所。种子现行皆名识故,护法论师总非前说,谓此识但缘第八见分,植为自内我。第八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似常似一,恒与一切法为所依,有主宰之义相故。见分受境,作用相显,似于我故。故此识但以彼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所缘境。

四、体性行相门

体性者,识体,当四分中自证分。行相者,能缘之作用,即见分也。此识以思量为体性,即复以之为行相。其实思量者,识体之作用,但是见分行相。然体性难知,故举作用以显。

五、心所相应门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根本烦恼相应。我痴者,恒行不共无明也。此无明迷无我理,与我见相应,故名我痴。我见,亦曰身见,俱生恒续,缘非我之第八识,妄计为我,故名我见。我慢者,七慢之一,恃所执我,倨傲高举,故名我慢。我爱者,于所执我,深生耽著,故名我爱。此四恒与第七识心王相应,内令第八识烦扰浑浊,外令六转识恒成有漏。有情由此四烦恼故,恒执我等,生死轮回,不能出离得圣道等。如是令有情烦扰恼乱,故名烦恼。此外与触等五遍行心所及别境中慧心所相应。又与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八种随烦恼相应。

六、三性分别门

此识于三性中,属有覆无记性。此识相应四烦恼等,是染法故,帐碍圣道,隐蔽自心,说名有覆,然此染法,所依细故,任运转故,不可记别,故名无记。

七、界系分别门

所谓界系者,界者界地,即三界九地也。系者,系属义,谓系属何地。即有漏诸法者,界系法。无漏诸法者,非界系法。就有漏法分别其系属何地,曰界系分别。此识之现行,随异熟第八识所生处是何地。即系属彼地。即第八生欲界地,此识即系属欲界地。乃至第八生非想非非想地,此识即系属非想非非想地。此识恒执自地第八为内我故,我见唯缘自地而起,不见世间缘他地法计为我故。或系者,系缚义,谓为第八所生地诸烦恼等之所系缚。

八、起灭分位门

起灭者,生起与断灭也。虽云起灭,正取断灭。此识之伏断分位有三种,即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所谓出世道者,谓无漏智。有漏曰世间,无漏曰出世间。道者,观智也。即根本(无分别)及后得无漏智现在前时。此识之烦恼,任运生故,极微细故,有漏智不能伏灭。但三乘无漏圣道观智,有伏灭义。即生空智与生我执相违,法空智与法我执相违,故生空之根本后得二智现在前时,生执伏灭。法空之二智现在前时,法执伏灭。灭定者,生空智或法空智之等流果,是极寂静之无漏定故,亦无污染末那。已上二位,但伏灭染污末那之现行。故学位灭定出世道者,此识暂灭位也。阿罗汉者,三乘无学之通名。此识之烦恼极微细故,唯障无学。其障无学,与有顶地下下品烦势力等故,虽有九品,而有学最后心菩萨第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无漏智现在前时,顿断此种成无学果。故阿罗汉者,此识永灭位也。已上三位,虽有暂灭永灭之别,俱无染污义之末那。

上来所明第二能变识诸义,亦就未转依有漏位立论。若识体转为无漏,则其义门有具缺同异。此已转依无漏位,曰平等性智相应位。即此识亦有三位,一补特伽罗我见(生我见)相应位,谓缘第八阿癞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位,即一切异生二乘有学菩萨七地已前有漏心位之第七识。二法我见相应位,谓缘第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位,即一切异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之第七识。法空智者,谓无分别智入法空观时。果者,即是此正智果。谓法空后得智及依法空后得智入灭定位。无分别智所引起,故名法空智果。三平等性智相应位,谓缘无垢异熟识等起平等性智位,即一切佛果一切菩萨法空智果现在前位之第七识。前二位有漏,第三无漏。有漏中,有染污有不染污。染污为第一位,不染污为第二位,故成三位。又若与第八识三位心(能缘第七)境(所缘第八)相对判之,则第三位为思量位,广通因果,自凡夫位至佛果位,皆摄于此中。

更新于:1个月前
最后修改时间:
文章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问答